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8 21:14:00瀏覽1904|回應15|推薦181 | |
97/6/23(一)晨: 戲中戲,一世也,鏡中鏡,一悟也。 《唐吉訶德》(Don Quixote)不僅是西班牙最偉大的作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畢生代表作,也使得西班牙在世界文壇占有一席不朽的位置。德國著名詩人海因利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甚至推崇塞萬提斯與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歌德(Joh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三足鼎立,分別在「敘事」、「戲劇」與「抒情」三大不同性質的創作中登峰造極;《唐吉訶德》的偉大,也由此可見一斑。 塞凡提斯年輕曾參與西班牙對鄂圖曼土耳其的戰事,後遭海盜挾持。回到西班牙後因貧困潦倒,身體殘疾,謀生不易,又幾度遭人誣陷入獄。他目睹民間疾苦和無以伸展的正義,使他在獄中創造了《唐吉訶德》這個亦假亦真、可笑又可敬的寓言人物。 一個住在拉曼徹(La Mancha)的鄉間老頭,因為憧憬中世紀騎士小說所敘述的英雄行徑,又感慨世風墮落,便幻想自己是遊俠騎士。他騎了馬、握著矛,說服隔壁的胖鄰居同行,取了「唐吉訶德」的新名字後離家,準備去行俠仗義、替天行道。他舉動瘋狂,是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白痴:誰會把風車當作巨人、把酒店當作城堡、把破抹布當作一方絲巾、把理髮師的銅盆當作金色鋼盔、把酒女當作高貴的 不過,唐吉訶德並不只是一個到處亂衝亂殺的瘋子,更不是一個純粹逗樂的小丑,他其實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主義者,並帶著濃厚的人文主義思想,他是想要「進入一個鐵的世界,創造一個金的世界」,從他一件件事跡中,我們看到他真心希望鋤強扶弱的英雄氣概,以及他希望憑著一己藐小的力量,來改善社會的美好憧憬。 唐吉訶德的家人為了讓他從自編自導自演的夢中醒來,喬裝成「鏡騎士」前來決鬥。他們結起一個「鏡陣」把唐吉訶德圍住,讓他在盾牌的鏡光中看見自己又老又醜的真面目。唐吉訶德大驚之下昏厥,被帶回家後心神返回現實,但人已一病不起。 故事中這個「鏡陣」的橋段很有意思,它比喻了我們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實情。也就是哲學所說的:「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心理世界是主觀存在,這個世界是客觀和主觀的兩者合一。不僅如此,這個世界也是「物質世界」、「每個人心理世界」及「其心理對物質世界的解釋」所共同構成的世界。人眼中的所有現象,一切所謂真實不虛者,可能只有一小半具備客觀憑據,另一大半只是人自覺或不自覺的心理解釋所形成的」,而這就是唐吉訶德。他的動機良善,天天想著匡扶正義,於是就追著風車,說它是邪惡的巨人。等到他乍見鏡中影,發現全然不是武藝超絕的圓桌武士模樣,只是徹頭徹尾人見人笑的糟老頭時,他的心理世界就如骨牌效應般全塌了。臨終前,他終於恢復清醒的理智,體悟到原來所有的騎士小說無非都是些騙人的東西。 我們以後人的眼光來看四百年前的作者塞凡提斯與他所創造的小說主角唐吉訶德穿梭在人生戲劇與虛幻戲碼裡,在現實與虛構之間,我們看見了人類認知與意識的全貌,也看見了人是如何透過創作,將他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延伸到一個舞台生命上。我們同時也看見了作家和讀者的關係、看見了人的思想如何影響別人、然後相互影響的軌跡。由戲中戲的小說故事中,唐吉訶德和酒女、胖鄰居互為影響。現實中,塞凡提斯和讀者互為影響。 佛陀在《華嚴經》裡講到:「猶如眾鏡相照。眾鏡之影,見一鏡中。如是影中復現眾影,一一影中復現眾影,即重重現影,成其無盡復無盡也。」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相映之下你入我鏡,我入你鏡,最後眾影相存而成無窮影。人類相互結緣的關係就與此「鏡中鏡」相近。因此,人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認為自己渺小,因為人的每一個念頭,每一份努力,都會對這個世界映出或大或小、或顯或隱的投影。(資料來源:眾鏡相照---《夢幻騎士》1972) 2008 fete de la musique[Orchestre de Paris] – (2008/6/21) 巴黎羅浮宮金字塔下的交響樂團演奏會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