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2 00:15:54瀏覽1188|回應2|推薦27 | |
96/8/7(二)晚 宇宙奧秘,陰陽協調, 明暗對比,天地人合。 (天地造化類,解[ 陰陽,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對重要範疇。它是古人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的對立雙方,以及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種因素的抽象概括。戰國末至西漢初出現的《易傳》中,陰陽學說才在哲學領域首次得到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發揮。《易傳》一書中包含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充分肯定世界具有永恆運動屬性的同時,《易傳》還著重探討了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認為一切運動都源於陰陽兩種對立勢力的相互作用。《易傳·系辭》稱:「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歲成焉」。這就是說,無論春夏秋冬的迴圈推移,或是晝夜明暗的交替,卻無一例外地產生于陰(柔、月、寒)陽(剛、日、暑)的相互作用,正所謂「天地絪膃、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繫辭》)可見,世間的萬事萬物無不處在陰陽的相互作用中生長、變化;若陰陽一旦毀滅,則事物的運動和變化也就不復存在。在此基礎上,《易傳》作者明確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認為陰陽的對立統一乃是世界運動變化的總規律。 (中華養生理論·陰陽協調的辯證論) 天人關係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天人關係」,實質上指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提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所謂「人與天地相參」強調的正是人與自然界的統一關係。這種統一關係,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得到充分印證: 一、人體的生理過程與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存在同步關係。《靈樞》提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 二、人體的與自然萬物同受陰陽五行法則的制約,並遵循同樣的運動變化規律。俞琰《周易同契發揮》對此作了詳盡的闡述:「人身法天像地,悉與天地造化同途。」 三、人與自然萬物有著共同的構成物質。《素問·寶命全形論》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正強調了人和萬物一樣,都是天地之氣合乎規律的產物。 (中華養生理論·天人合一的哲學基礎) 綜上所述,為維持宇宙的平衡與永續生存,把握「陰陽協調、明暗對比、天地人合」三個重要原則才是正確之道。任何破壞和諧、平衡之舉,將使千百億年的宇宙遭受摧殘而致毀滅。)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