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直逼你的目標
2010/01/23 17:50:19瀏覽817|回應0|推薦0

據聖經記載,馬太曾說:「這世界是窮者愈來愈窮,富者愈來愈富。」後來
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馬太效應」。

成功與失敗也有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成功會使你愈自信,愈能成功;而失敗
會使人越失敗,離成功越來越遠。拿破崙一生曾打過一百多次勝仗,勝利使他
堅信自己會所向披靡,而使敵人聞風喪膽。

所以你的目標確定以後,就是要堅持,一定要找出辦法來,付諸實現。如果一
味放棄的話,只能導致你愈來愈不自信,離成功愈來愈遠。直逼你的目標,你
會更加容易把握機遇,更加容易戰勝怯弱的自我,在艱辛奮鬥之後取得成功。

許多人不能說不辛苦,所花的時間用的精力不可謂不多,但為何他的人生從
來就沒有成功過,始終未見成果?其實成功也很簡單,那就是直逼你的目標。
堅持,堅持,再堅持。

.


現在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缺乏專業知識,抱怨自己沒有開發新領域的機遇,抱
怨命運的不公平。要知道抱怨是於事無補的。

把握時間,勤奮學習,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然後,圍繞目標,千方百計,攻
破難關,仍然是走向成功的一個好方法。這就要求:直接對準選定的創造目標
,直接進入創造狀態,建立知識輸入、知識累積的有序性──即根據創造需要
貯存知識、補充知識,而不做些煩瑣的知識準備。

.

愛因斯坦為什麼才年僅26歲時就在物理學的幾個領域作出第一流的貢獻?達文
西什麼能成為「全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嗎?可以說,許多科學家能迅
速取得成功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過這種「直接法」。

試想,當時愛因斯坦20幾歲,學習物理學的時間不算長,身為一個業餘研究者,
他的時間更是極為有限。而物理學的知識浩瀚如海,如果他不是運用直接目標
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學的三個領域都取得第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說:

「我看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盡我們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
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都能吞噬短暫的一生..可是,在
這個領域裡,我不久就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
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充塞腦袋,並使它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
。」

.

運用直逼目標的方法有哪些好處呢?其一是可以早日獲成果;其二是有利於高
效率的學習,有利於建立自己獨特的最佳知識結構,並據此發現自己過去未發
揮的優點,激發獨創性的思想產生。直逼目標還可以使大膽的「外行人」毅然
闖入某一領域並使之得以突破。

DNA雙螺旋結構分子模型的發現就是有力的例證。被譽為「生物學的革命」這
個20世紀以來生物科學最偉大的發現者沃森和克里克,兩人當時都很年輕(沃
森當時僅25歲),而且都是半路出家。他們從認識到合作,從決定著手研究到
提出DNA雙螺旋結構分子模型,歷時僅僅一年半。可以說,如果沃森他們不是
直逼目標,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

.

人類知識的發展是有著「可壓縮性」與「可跳躍性」兩種性質的。學習不是把
前人的路再走一遍;我們不需要從甲骨文學起,而只需直接學習現代漢語與積
體電路。中學數學中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因式分解題足以使人神經衰弱,但如學
了高等數學的羅必塔法則,一切則輕而易舉。

楊振寧教授認為有些知識不見得非得學透、學懂不可,有個大概印象即可,用
時再細學。美國心理學家雷亞德認為:「就一般情況而論,多數人都是等到開
始工作的時候,方才到處請教學習。」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直逼目標雖然是把握機遇、創造機遇的好方法,但也要運用得當。對準創造目
標並不意味著沒有一點知識也可以進入創造狀態,而是指,只有在階段時間內
集中精力掌握某一領域所必備的知識,才能較快取得成功。

.

.

(本文節錄自「優勢領導-搶占成功先機」一書,2005年版).
photo http://buy.yahoo.com.tw/gdsale/gdstore.asp?gdid=66380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xer&aid=371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