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獨孤求敗─不斷超越自我的強者
2010/01/22 12:09:12瀏覽8717|回應0|推薦5

獨孤求敗這個人物,恐怕是金庸筆下最出名的未出場人物了。這個人物的出名
之處,一來在於他那極富個性的名字(據某估計,多半是他成名後自己改的);
二來是他那傳說中無敵於天下以致於求一敗而不可得的劍術,和因此而造就出
來的兩位隔世傳人男主角────楊過和令狐沖。

不過,也許是因為他的兩個隔世傳人過於“膿包”的緣故罷,至少在所有男主
角中,他們的武功算不得最出類拔萃的,因此有人認為獨孤求敗的武功也不過
如此。

由此,某決定對獨孤求敗的劍學之道做一番考證,以博諸位一桀,或者換一種
說法:供批判用。既然是考證,就難免要引經據典。而關於獨孤求敗最為詳盡
且被認為是可靠的“文獻記載”的就莫過於他自己在“劍冢”上的題字了。

根據該“文獻記載”,我們知道獨孤求敗一生用過五種不同的劍,分別為無名
利劍、紫薇軟劍、玄鐵重劍、木劍乃至無劍。這五種不同的劍,事實上代表了
獨孤求敗劍學的五個不同境界,在此不妨分別名之以:

.

利劍級、軟劍級、重劍級、木劍級和無劍級。


首先來考察一下“利劍級”。


“獨孤九劍”顯然是屬於這個級別的武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用玄鐵重劍是
根本無法施展“獨孤九劍”的。而在獨孤求敗的劍冢題詞中,對無名利劍又有
如下評語:“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弱冠前”即二十歲以前。很難想像一個二十歲不到
的年輕人能自創出“獨孤九劍”這樣的劍術,即便將這一創作的時間推遲到“
軟劍級”階段,即三十歲以前,仍有其不合理性。

據某認為,劍術的創造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有點類似於圍棋的定式,是經
過無數前輩高手推敲琢磨後才逐漸完善的一種體系結構。而看過《笑傲江湖》
的人都該知道,“獨孤九劍”是一個極其複雜和完善的武學體系結構,其中包
括了總訣、破劍式、破刀式、破掌式等等極具完備性的武學理論。


作為個人,要創造這樣一個完整的武學體系,需要極其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不管
怎麼說,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都是幾乎不可能擁有這麼高的經驗和見識積累
的。武學奇才如張三豐也須到百歲之後才能自創太極劍和太極拳(這是一個以柔
克剛的武學體系,相當完備,而且發前人所未想,不愧為一代大宗師),相比之
下楊過三十多歲時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則不過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毫無體系
可言。


由此不難斷言,“獨孤九劍”最有可能是獨孤氏的家傳武學,正如慕容氏有“以
彼之道,還施彼身”,大里段氏有“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一樣,而且就劍法
的名稱來分析,也是家傳武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獨孤求敗非常幸運地出生在這
個武學世家,因此在二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學會了這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
朔群雄爭”。


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他在二十歲左右時,便跨入了他劍術造詣的
第二個境界“軟劍級”。關於這柄軟劍,獨孤求敗的題字頗耐人尋味:“紫薇軟
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從表面上看,將“誤傷義士”歸咎於軟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谷”,似
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準。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仍不難發覺其合理性。我們不妨先
來分析一下獨孤求敗棄利劍而就軟劍的原因。


眾所週知,“獨孤九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無招”境界的劍法,但達到“無
招”的境界後又會如何呢?令狐沖在未學“獨孤九劍”前就曾問過風清揚一個
頗有創見性的問題:如果對敵的雙方都達到了“無招”境界會產生怎樣的情況?

風清揚顯然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的,為了不致被後輩小兒問倒而顯得很沒面子,
就以一句“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敷衍搪塞過去了(這位太師叔
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P),就因為這句話令狐沖日後可吃了大苦頭,與東方不
敗的一戰幾乎送掉小命。


獨孤求敗當時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非常自然地,他也會想到一個直截了當
的答案:“無招相較,快者勝。”(令狐沖在與東方不敗一戰中之所以大吃苦頭,
正是因為對手太快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獨孤求敗為什麼選擇軟劍了,軟劍的
優點正在於其輕盈快捷,可以獲得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劍過於快了往往就難以收發自如,起初獨孤求敗或許還沒
有意識到自己的劍法已漸入魔道(很有可能還因為江湖中人稱他為“劍魔”而沾
沾自喜),直至發生了那樁“誤傷義士”的“惡性事故”。


關於如何會“誤傷義士”,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其產生的結果(即
令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定義為“不詳”之物而“棄之深谷”,並由此開創
了“重劍級”的新境界)來看,該是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

由此看來,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棄之深谷”的行動,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
對“軟劍級”這段武學彎路的摒棄,和另起爐灶的決心,頗有一點“覺今是而
昨非”的味道。而將“誤傷義士”直書於劍冢之上,又足見其坦當磊落之意,
非常人所能及也。


(題外話:獨孤求敗很有可能就在這段時期,將“獨孤九劍”傳與了那位“義
士”的後人,以致於這套劍法日後能傳到風清揚手上,而楊過所見到的劍冢卻
沒有任何關於劍譜的記載。)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
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
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
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

.

楊過手握玄鐵重劍,憑弔傳說中的獨孤求敗。

《神雕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如此練劍數日
,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
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
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雕
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回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
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從這一段中,我們不難發現,所謂“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事
實上正是“無招”境界的自然體現。以楊過這般輕狂跳脫的性格(據筆者認為
,楊過的性格極不適合練“重劍級”的劍法,獲此奇遇者若是換作少年時的郭
靖的話,其所領悟的武學真諦將遠多於楊過),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
況下由神雕督促著練劍,尚能在數日之中就達到了“無招”的境界。(確切地
說,楊過終其一生都未能在武學理念上達到“無招”的境界,但卻在使用玄鐵
劍時自然而然地把“無招” 應用到實踐中去了。)這不能不說是“重劍級”劍
法的奇妙之處。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段充滿了自信與豪氣的
題字,說明在正當壯年之時創立了“重劍級”劍學的獨孤求敗在當時實已無敵
於天下了。


然而學無止境,獨孤求敗開始尋求對自我的超越。“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
木竹石均可為劍。”正是這段歷史的寫照。關於如何用木劍勝過重劍,曾經引
發了楊過如下的思考:“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
,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力充沛,恃強克弱。”


這兩種方法顯然都是不對的。“劍法精奧,以快打慢”已倒退回了“利劍級”
和“軟劍級”的水準,不作考慮;而“內力充沛,恃強克弱”也僅適用於 “
重劍級”,倘若對敵雙方都是“獨孤求敗”,用這種方法較量的話,敗的必然
是那個使木劍的“獨孤求敗”,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木劍勝重劍”了。


楊過顯然是照後一種方法練的,所以雖將木劍練得頗有聲色,但成就也就僅止
於“重劍級”而已。這點在他與金輪法王的那場決戰中就得到了證明,當時他
空手與金輪法王交戰,又要救郭襄,明顯處於下風,於是便開始後悔過於托大
沒帶玄鐵劍,可見他當時的武功仍需借助玄鐵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
仍屬 “重劍級”的範疇。


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木劍級”呢?百年後的另一位武學大宗師張三豐給出了
答案,那就是太極劍法的“以柔克剛”、“以我之鈍,擋彼之無鋒”。武當山
上,張無忌以木劍迎戰方東白的倚天劍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真髓。但張無忌
本人的武學修養並沒有達到“木劍級”的水準,他和楊過一樣是在他人的指點
之下將這些高深的武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日後會被波斯明教的“風
月三使”以一些奇招怪式殺得大敗。


獨孤求敗當年在海潮之中練劍,面對大海無窮無盡的威力,終於悟出了“以柔
可剛”的道理。用木劍與玄鐵劍相鬥,使木劍者只要不去直攖玄鐵劍之鋒,一
味與之纏鬥。時間一長,使玄鐵劍者必然真力衰竭,此時使木劍者就必勝無疑
了。此即木劍勝重劍之法。由此,獨孤求敗達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
為劍”的境界。


神雕跟隨獨孤求敗日久,雖知其練功之法,怎奈口不能言,只能將楊過拉到海
邊,讓他自行領悟。可惜的是楊過悟性太差,只知一味靠蠻力與海浪拼鬥,雖
將內力練強了不少,但於武學修養上,卻是一點長進也沒有,無怪他始終沒能
達到“木劍級”的境界。


最後,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所謂的“無劍
勝有劍之境”不難理解,當是指“無形劍氣”而言的了。


劍術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面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
洋槍大炮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而且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與段譽的
“六脈神劍”又有所不同。其一,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是自創的,與段譽
學自圖譜的“六脈神劍”相比,其難易程度自不可同日而語;其二,“六脈神
劍”尚有劍招,而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則顯然是無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別。


由此可見,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
《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老僧是金作中內力修為最為高深的人,那麼若論武學
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沖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
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云云,絕非瞎
吹牛皮之語。

.
作者 / 陳粵

( 創作武俠奇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xer&aid=37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