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末年因為閉關自守的政策,使得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年紛擾,但可別因此把罪過都推給清朝,其實早在清初聖祖時期,就有派密使到美國查探的紀錄,只可惜那位密使探的不夠透澈,看見了美國人為了開發西部不斷地跟印地安人作戰,就以為美國也只是個未開化的蠻夷之邦,進而奏議朝廷,放棄中西交流的機會。
那位密使像故事中的那頭豬,錯在沒把美國看仔細,沒發現洋人是用槍砲在打仗,沒察覺洋人的政治,經濟,教育早已超越中國。其實問題出在「眼光」。洋人辦事是實事求是,但中國人卻只講求形式,從日常生活就看的出來。中國人移居美國,都喜愛買新建的房子,漂亮的外觀,豪華的裝潢,才顯得出屋主的氣派;反觀美國人住的就簡陋許多,磚瓦已被歷史銷落了當年的銳氣,房屋也被時間蛀蝕得千瘡百孔,老舊的管線會漏水,鬆脫的木板嘎嘎作響,,住得差也就算了,連人生大事都不比我們。洋人的婚禮,只要一屋教堂,一個神父再加一本聖經就夠了,而我們中國人,卻要席開百桌,還得加上繁縟禮節才能了事,論風光,誰能比的過?要得意,誰人比中國人「驕傲」?
一個人是否偉大,取決於他的眼光。為何洋人最終能成為世界主流?中國人卻不行。同樣的食,中國人講求色、香、味,而洋人卻注重營養均衡;同樣的衣,中國人要長袍馬褂,不同的身份還有不同的穿著,洋人卻只要輕裝便服,合身舒適就好;同樣的住,中國人看的是房子的美觀,格局的氣派,洋人卻在意房屋的歷史背景和家庭溫暖;同樣的人生大事,中國人重禮,重習俗,更重面子,一趟婚禮下來,新人都累的不成人形,哪來的時間恩愛,而洋人卻是簡單樸素,莊嚴且又隆重,在神的見證下,完成小倆口白頭偕老的甜蜜誓言。同樣的事,卻有如此的差別,這還算是中國人的「驕傲」嗎?
差的商人只注意物品的單價利潤,好的商人卻看見企業未來的願景,學習做個有眼光的人,不要像伊凡克雷洛夫筆下的那頭豬,只看的見眼前自認為的事物,多觀察,勤思考,培養自己獨道的眼光,這樣才真正是中國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