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蓋棺不論定
2012/05/18 10:52:01瀏覽761|回應1|推薦3

17世紀中旬,牛頓的光粒子說與海更士的光波動說爭執,經過130年才由楊氏干涉實驗判定何者勝利,再經50年,富可測出水中光速,更加確定光是波動的說法。但短短的勝利55年後又被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的光粒子說法打平了。至今,公開說法是光有雙重性。但那是一種妥協。實際上,光或許就是眾瞎子觸摸中的那一頭大象,一個現象、一個實驗,不過就是一次的觸摸。

這中間有太多東西:
1. 為何一開始,光粒子說的說法會佔上風,純粹是因為主其論者的牛頓名氣較大嗎。還是有科學思維的原因?.........這個問題後來如何得到解決?

2. 為何干涉現象會是波動理論的結果?

3. 為何富可所測水中波速變慢會是波動理論的結果?

4.光電效應又是什麼,他為何會是粒子說的展現?

讀書,絕對不是只有解題而已。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urekaphy&aid=6466399

 回應文章

曉均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5/18 13:13

存在宇宙的知識很廣泛....人類了解及開發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