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8 16:12:32瀏覽596|回應0|推薦1 | |
博客來網路書店如此評「包法利夫人」一書:福樓拜撰寫包法利夫人,著眼點不在於她的愛情故事,而在於她從純真到墮落、從墮落到毀滅的前因後果,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戕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 包法利夫人之所以陷入墮落的泥坑,禍根不是別的,正是資產階級的教育,是資產階級社會的腐蝕和引誘。我們可以說,是那個墮落的社會造成了包法利夫人的墮落。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2350 可是啊,我看到書的部份節錄:在修道院裏,「修女們在訓戒時,反覆拿未婚夫、丈夫、天國的情人和永恆的婚姻這些概念進行比較,為她的靈魂深處喚起意想不到的柔情」,而宗教音樂課上所唱的抒情歌曲,全都「格調低下、音調輕浮,使愛瑪窺見了誘人且變化莫測的感情世界」。 我看到了一個追求愛情的女子,一個不願受道德桎梏之女子。如果福樓拜認同前面書評所寫,他為何不贊同出版社之刪。 福樓拜確實惱怒了,經交涉後,在小說正文底下刊出他的抗議——「《巴黎雜誌》出於我不贊同的某些考慮,在十二月一日那一期裏已刪去了一段。在編輯這一期時,他們又顧慮重重,認為必須刪去好幾處。因此,我聲明對後面發表的部分不予負責,讀者看到的僅是片斷,不是整體。」 其實,很多世界名著的作者,他想寫的就是「人性」,但寫書評的人,如果看到主角行為不符他所認知的規範,就不由自主的想替他們找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都是社會教壞了他們」。 這幾天看了一部老電影「小夜曲」,黑白片,音樂很棒,但音效很差(太老了)。描寫一個已婚婦人愛上一個天才小提琴家的故事,本以為電影會在女主角的婚姻糾結、男女主角的緋聞之間打轉。但出乎意料之外的,他的丈夫很快答應離婚成全他們,女主角的痛苦卻來自她和「音樂」吃醋,她痛苦於男主角對音樂的熱愛,她要的是完全的擁有,而這和包法利夫人的個性似有類同。 他們要的是愛情,不顧一切的愛情、至高無上的愛情。作者要描寫的,不就是這些「特色女子」嗎?何必幫他高舉道德旗幟。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