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乖乖」啟示錄
2007/09/18 11:19:45瀏覽701|回應3|推薦9

有個學校送給小一新生「乖乖」當見面禮,希望小孩乖乖的。

怎樣的行為叫「乖乖」的。叫你站,不要坐。叫你向東,不要向西。叫你穿白鞋,不要穿黑鞋。還沒換季,即使天氣冷颼颼,你也要穿著短裙、薄上衣升旗。寒流天早上七度,叫你不可以穿自家外套,只能穿學校西裝外套,即使冷得發抖,你也必須聽話(否則記大過)。叫你念自然組,你就不要想念社會組。叫你念這個系,你就不要想那個系。

---------好乖好乖,不僅行為要乖,大腦也要乖,大人怎麼說,小孩怎麼做,不要有「異見」。不要想那麼多,跟著命令執行就對了。

問題是,大腦是愈用愈活的,有自主性但恰當的行為是碰撞當中學習到的。而思考能力、判斷能力更不可能是離開父母襁褓的那一天瞬間長出來的。

裝笨,裝久了,就變真的。

學校見面禮 裡子仍管教
 
【聯合報╱胡玉立/家管(美國紐約)】 2007.09.16 02:34 am 
 
拜聯合報大幅報導簡媜《老師的十二項見面禮》之賜,今年的開學季,大概有不少家長忙著問:「你家孩子從學校收到了什麼『禮物』?」接著興致勃勃地比對每項禮物的「象徵」意義。然而,美國小學開學見面禮有美式教育背景撐出一片晴天,台灣家長該問的或許是———「開學了,然後呢?」

受「啟發」而生的種種見面禮中,有些小學送「乖乖」,希望孩子能乖乖聽話;有些學校送《弟子規》,希望孩子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有的大學高段一些,送「棉花」象徵潔白抗壓有吸收力等等。這些固然都是學校一番心意,但硬生生的模倣都帶著格格不入的荒誕。最初的創意在此時此地演變成表象的流行跟風,尤其是當這些禮物在骨子裡仍舊是台灣傳統教育對孩子的種種「要求」而非溫暖的內在感化時,更讓人有股冷颼颼的寒意。

自己這兩年帶著孩子陸續接受美國和加拿大公立小學的開學洗禮。美國紐約的公立小學一開學沒送什麼見面禮,反倒先要求家長準備好文具若干,面紙、衛生紙數盒,由孩子大包小包帶來捐給學校使用;這些平價生活用品,後來完全用在孩子身上。還沒入學,我們就已感受到必須為學校做些什麼的熱鬧氣氛。

加拿大政府稅收較豐,學校沒要求準備文具。但孩子在開學日帶回一本索價五元加幣(約一五○元台幣)的彩色年度計畫簿,圖文並茂地記著學校基本規定,以及對家長和孩子的期許,它同時也是孩子每天的功課記錄本和家庭聯絡簿。校長在校門口親切地和每個孩子打招呼,班級老師愉快地對家長說,「看,孩子們多麼渴望到學校來學習啊!」

初到異地的女兒,誠惶誠恐的上學,笑容滿面、蹦蹦跳跳地回家,滔滔述說老師、同學都對她很好,很喜歡新學校云云。當下,自己不由得想起以前在台灣曾聽很多人說過,小學老師開學後一定要給孩子下馬威,以後才能管得動。是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讓原本應該愛心無限的老師,必須如臨大敵地想出狠招來「管教」孩子,而非「教育」孩子?

【2007/09/16 聯合報】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urekaphy&aid=1239872

 回應文章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以改變的
2007/09/21 11:43

問題在於作父母的﹐在替孩子作抉擇時﹐其出發點(動機)是帶著恐懼和操控﹐因此設定一個軌道﹐要孩子就順著那個軌道走。他們害怕孩子若出了軌道﹐就不好管教了。但父母在這麼作的同時﹐也是為自己設定一個不易出差錯的軌道。這些﹐除非有人點醒﹐否則還是會一代一代循環下去。

但這一切都可以改變和突破﹐只要有勇氣和決心和毅力。


大番薯小二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贊成...
2007/09/20 22:02

嗯~100%的贊成...

從小到大不斷的跟隨著大人們的指令..等到要獨自面對問題時卻不知所措..

這樣的結果..該歸咎於誰??

父母?不停的給予命令...讓小孩習慣服從..

還是自己??因為自己只會乖乖聽話....

PS本身也只從小到大都是走父母所說的路..所以體會深刻..

唉~~這就台灣的教學觀念.....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乖乖~三字經
2007/09/18 11:23

人之初 性本善

*

*

日行易 月當空

日月恆 銀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