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6/12 17:09:50瀏覽1593|回應3|推薦21 | |
對於書包,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與看法呢? 書包,顧名思義,就是裝著上學用的書籍、學用品的包包,有時候,書包可能就是一種象徵,背起學校的書包,還是肩負著宣傳學校或代表學校的使命感,一舉一動都被外界檢視著。 小豬老師記得當年讀臺中二中時,許多人刻意將那個二改成一,塑造成臺中一中的偽學生,而在第四屆華梵盃部落格大賽學生組第一名的庭楓,也分享過她就讀的大直高中學生喜歡在書包上加工,修改成天真搞鬼(參看http://blog.udn.com/cindy9331/3542169)。 近年來,因為政治圈與媒體圈的操弄,這都蘭系列的書包賣得特別好,但從沒有人想要問就讀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感受如何? (圖片來源:網路) 因為傳統的書包,背著一堆重重的教科書,有時候還有老師額外補充的講義或學用輔材,每個書包都很重,因此心疼小孩的父母親或教育界人士,一直希望藉由資訊科技的發達,發展出適合學生攜帶的電子書包,用以取代這沈重的負擔。 基本上,我是樂見這樣的發展,而在當年我待過的常春藤中學,其一開始的招生策略就是訴求希望人手一台電子書包,確實也發揮了極大的招生效果,但礙於現實發展的阻礙,還是無疾而終。 依據教育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暨輔導計畫」的資料,我們可以深入瞭解電子書包。 二、目前行動載具可選擇項目如下: (引用資料:教育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暨輔導計畫」開跑) 我們在使用電子書包時,可以結合一些教學策略,用傳統教學或採用開放式的問題導向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應該還是本體,而電子書包了不起還是一個工具而已。 以目前電子產品價格合理化與普及化的優勢下,使用電子書包應該不是大問題,只是延伸出來的是學生保管與維護上,還有老師設計各種教材上的功夫,但相信結合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社群的合作開發。 當前的雲端科技是一個很棒的立基,很多的網路平台提供了共同編寫與網路硬碟分享,是電子書包成功的關鍵之一。 透過全體教師的共識與推動才能讓這樣的電子書包概念推廣出來,甚至教育經費的編列,讓這樣子的計畫有後盾,才不會讓每次的計畫永遠掛著實驗性質。 目前在美國與中國對於電子書包有很成功的發展經驗,小豬老師所處的新北市,在100學年度即先行針對43個國中小及高中進行「未來教室」的試辦,透過 1,500台平板電腦,讓各校都能夠運用雲端科技,發展並分享各自的特色,藉由都會及鄉村老師協同合作,打破區域間學習資源的差距,而家長也可透過親子學習、親師互動,讓家庭及學校成為關心及鼓勵每一位學生的共同力量。 圖說:新北市長朱立倫與建安國小學生展示未來教室學習成果(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施政成果網) 電子書包的後市是優秀的,尤其臺灣的電子科技發展基礎上,種種可能附加在電子書包上的功能,讓相關產品業者看好這塊市場的發展前景,希望未來,藉由成熟的機器與教材、教法,可以將電子書包發揮到淋漓盡致,讓學子真正擺脫沈重的負擔,也朝向更開放多元的學習願景。 延伸參考資料:
各位親愛的朋友,請在下方的灰色條,按「 另外,請進入我的個人參賽頁面後,如下圖找出「+人氣」投我一票,麻煩囉! 我的資訊類個人頁(主強打): http://iii.xinmedia.com/about-blogger6.jsp?uid=35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