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起信論卷下》(2/2) 正確斷句與標點
2010/06/17 08:39:46瀏覽503|回應0|推薦1

《大乘起信論卷下》(2/2) 正確斷句與標點

云何修習信分?此依未入正定眾生說。

何者為信心?云何而修習?信有四種︰

一、信根本,謂樂念真如法故。

二、信佛具足無邊功德,謂常樂頂禮、恭敬、供養,聽聞正法、

    如法修行,迴向一切智故。

三、信法有大利益,謂常樂修行諸波羅蜜故。

四、信正行僧,謂常供養諸菩薩眾,正修自利利他行故。修五門行能成此信,所謂施門、戒門、忍門、精進門、止觀門。

云何修施門?謂若見眾生來從乞求,以己資財隨力施與,捨自慳著,令其歡喜。若見眾生危難逼迫,方便救濟令無怖畏。若有眾生而來求法,以己所解隨宜為說。修行如是三種施時,不為名聞、不求利養,亦不貪著世間果報;但念自他利益安樂,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云何修戒門?所謂在家菩薩當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慳貪、瞋、嫉、諂、誑、邪見。若出家者,為欲折伏諸煩惱故,應離憒鬧常依寂靜,修習止足頭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大怖,慚愧悔責,護持如來所制禁戒,不令見者有所譏嫌,能使眾生捨惡修善。

云何修忍門?所謂見惡不嫌,遭苦不動,常樂觀察甚深句義。

云何修精進門?所謂修諸善行、心不懈退,當念過去無數劫來,為求世間貪欲境界、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畢竟無有少分滋味。為令未來遠離此苦,應勤精進、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眾生。

其初學菩薩雖修行信心,以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障故,或為魔邪所惱,或為世務所纏,或為種種病緣之所逼迫;如是等事為難非一,令其行人廢修善品;是故宜應勇猛精進,晝夜六時禮拜諸佛,供養讚歎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無上菩提,發大誓願無有休息,令惡障銷滅、善根增長。

云何修止觀門?謂息滅一切戲論境界,是止義;明見因果生滅之相,是觀義。初各別修,漸次增長;至于成就,任運雙行。

其修止者,住寂靜處結跏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虛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分別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滅皆無相故。

前心依境,次捨於境,後念依心復捨於心。以心馳外境,攝住內心;後復起心不取心相,以離真如不可得故。

行住坐臥於一切時,如是修行恆不斷絕,漸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若心懷疑惑、誹謗、不信、業障所纏、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復次,依此三昧證法界相,知一切如來法身與一切眾生身平等無

二,皆是一相,是故說名一相三昧。若修習此三昧,能生無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處故。

或有眾生善根微少,為諸魔、外道、鬼神惑亂︰或現惡形以怖其心,或示美色以迷其意,或現天形或菩薩形,乃至佛形相好莊嚴,或說總持、或說諸度;或復演說諸解脫門︰無怨無親無因無果,一切諸法畢竟空寂本性涅槃;或復令知過去未來及他心事,辯才演說無滯無斷,使其貪著名譽利養。

或數瞋數喜,或多悲多愛,或恆樂昏寐,或久不睡眠,或身嬰疹疾,或性不勤策,或卒起精進即便休廢,或情多疑惑不生信受,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愛著世事溺情從好,或令證得外道諸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住於定中得好飲食,身心適悅不饑不渴;或復勸令受女等色,或令其飲食乍少乍多,或使其形容或好或醜;若為諸見煩惱所亂,即便退失往昔善根,是故宜應審諦觀察,當作是念︰「此皆以我善根微薄業障厚重,為魔、鬼等之所迷惑。」

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惟,剎那即滅,遠離諸相入真三昧。心相既離,真相亦盡,從於定起,諸見煩惱皆不現行;以三昧力壞其種故,殊勝善品隨順相續,一切障難悉皆遠離,起大精進恆無斷絕。

若不修行此三昧者,無有得入如來種性。以餘三昧皆是有相,與外道共,不得值遇佛菩薩故;是故菩薩於此三昧當勤修習,令成就究竟。

修此三昧,現身即得十種利益︰

一者、常為十方諸佛菩薩之所護念。

二者、不為一切諸魔惡鬼之所惱亂。

三者、不為一切邪道所惑。

四者、令誹謗深法重罪業障皆悉微薄。

五者、滅一切疑諸惡覺觀。

六者、於如來境界信得增長。

七者、遠離憂悔,於生死中勇猛不怯。

八者、遠離憍慢,柔和忍辱,常為一切世間所敬。

九者、設不住定,於一切時一切境中,煩惱種薄,終不現起。

十者、若住於定,不為一切音聲等緣之所動亂。

復次,若唯修止,心則沈沒;或生懈怠,不樂眾善,遠離大悲,是故宜應兼修於觀。云何修耶?謂當觀世間一切諸法生滅不停,以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應觀過去法如夢,現在法如電,未來法如雲,忽爾而起。

應觀有身悉皆不淨,諸蟲穢污、煩惱和雜。觀諸凡愚所見諸法,於無物中妄計為有。觀察一切從緣生法,皆如幻等畢竟無實。觀第一義諦非心所行,不可譬喻不可言說。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皆因無明熏習力故,受於無量身心大苦;現在未來亦復如是,無邊無限,難出難度,常在其中不能覺察,甚為可愍。

如是觀已,生決定智,起廣大悲,發大勇猛,立大誓願︰「願令我心離諸顛倒,斷諸分別,親近一切諸佛菩薩,頂禮供養恭敬讚歎,聽聞正法如說修行,盡未來際無有休息,以無量方便拔濟一切苦海眾生,令住涅槃第一義樂。

作是願已,於一切時,隨己堪能,修行自利利他之行;行住坐臥常勤觀察︰應作、不應作。是名修觀。

復次,若唯修觀,則心不止息,多生疑惑,不隨順第一義諦,不出生無分別智,是故止觀應並修行。謂雖念一切法皆無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滅自性涅槃,而亦即見因緣和合善惡業報不失不壞;雖念因緣善惡業報,而亦即見一切諸法無生無性乃至涅槃。

然修行止者,對治凡夫樂著生死,亦治二乘執著生死而生怖畏;修行觀者,對治凡夫不修善根,亦治二乘不起大悲、狹劣心過,是故止觀互相助成,不相捨離。若止、觀不具,必不能得無上菩提。

復次,初學菩薩住此娑婆世界,或值寒熱、風雨不時、饑饉等苦;或見不善可畏眾生三毒所纏,邪見顛倒,棄背善道習行惡法;菩薩在中,心生怯懦,恐不可值遇諸佛菩薩,恐不能成就清淨信心,生疑欲退者,應作是念︰「十方所有諸佛菩薩皆得大神通,無有障礙,能以種種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險厄眾生。」作是念已,發大誓願,一心專念佛及菩薩。

以生如是決定心故,於此命終必得往生餘佛剎中見佛菩薩,信心成就永離惡趣。如經中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諸善根迴向願生、決定得生。」常見彼佛,信心增長,永不退轉;於彼聞法,觀佛法身,漸次修行得入正位。

云何利益分?如是大乘祕密句義,今已略說;若有眾生欲於如來甚深境界廣大法中生淨「信、覺、解」心,入大乘道無有障礙;於此略論,當勤聽受,思惟修習,當知是人決定速成一切種智。若聞此法不生驚怖,當知此人定紹佛種,速得授記。

假使有人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令住十善道,不如於須臾頃正思此法,過前功德無量無邊。若一日一夜如說修行,所生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說,假令十方一切諸佛各於無量阿僧祇劫,說不能盡;以真如功德無邊際故,修行功德亦復無邊。若於此法生誹謗者,獲無量罪,於阿僧祇劫受大苦惱。是故於此應決定信,勿生誹謗,自害害他、斷三寶種。

一切諸佛依「此」修行成無上智,一切菩薩由此證得如來法身;過去菩薩依此得成大乘淨信,現在今成、未來當成。是故欲成自利利他殊勝行者,當於此論勤加修學。

 

我今已解釋,甚深廣大義;

功德施群生,令見真如法。

大乘起信論卷下

  

附記︰

欲知此論之究竟真實第一義諦理,請讀《起信論講記》平實導師著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1887

祝您法喜充滿,福智增長,菩提親證,佛道早成!

 (唯除︰錯讀他人的註解且信受不疑者,勢必背離菩提,

    成一闡提、親證無期者,不在此限!婆子只能為您掬一把眼淚

 

 

 

 

 

 

 

 

 

 

 

 

 

 

 

 

 

 

 

 

 

 

 

 

 

 

 

 

 

 

( 知識學習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nlightenment&aid=413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