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大名山,四位菩薩,四種修行方法!】
2022/04/04 15:06:33瀏覽167|回應0|推薦2

眾所周知,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別以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著稱,因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大菩薩住世成為聖地。 

 

朝聖四大名山,除了燒香磕頭的祈福之外,是否瞭解更深層次的意義?

#智悲行願這四種菩薩的表法之智,對我們人生有何幫助?

您知道如何才能與菩薩相應嗎? 

 

#五臺山

文殊菩薩,由於“智慧超群,

洞悉般若”,因而意味著“大智”。

#峨眉山

普賢菩薩,由於“難行能行,

不輟不止”,因而意味著“大行”。

#普陀山

觀音菩薩,由於隨時隨地“悲憫眾生,救苦救難”,因而意味著“大悲”。

#九華山

地藏菩薩,由於發願“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因而意味著“大願”。

 

#地藏菩薩之“大願”,是指他的願心極大,#要普度所有的眾生(包括動物乃至地獄之中的餓鬼等一切生靈),只要地獄沒有度空,他就不成為佛。

#觀音菩薩之“大悲”,是指他的胸懷極為慈悲,即所謂“大慈大悲”。

“慈”是“予樂”,即為眾生帶來快樂;

“悲”是“拔苦”,即為眾生解除痛苦;

“大慈”是“無緣大慈”,即不分親疏、

不計恩怨地為一切眾生帶來快樂;

“大悲”是“同體大悲”,即視眾生與自己為一體,解除眾生的痛苦就是解除自己的痛苦。

#文殊菩薩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極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間法”

和“出世間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佛法的最高智慧)。

#普賢菩薩之“大行”,是指他在實踐佛法宏旨(普度眾生)方面極為盡心盡力,再難也不中斷、再苦也不停止。

 

因此,人們

朝拜九華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地藏菩薩那種大願心;

朝拜普陀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觀音菩薩那種大胸懷;

朝拜五臺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文殊菩薩那種大智慧;

朝拜峨眉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普賢菩薩那種大踐行。 

 

其實,這四位菩薩是代表修行佛法的四項要求,即:

🌿一要 像地藏菩薩那樣立下宏大的願心——修行佛法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而是為了天下蒼生;

🌿二要 像觀音菩薩那樣具備廣闊的胸懷——無論是親人、仇人、好人、壞人,都要一視同仁地為之解除痛苦,帶去快樂。

並且在這樣做的時候,還不要以菩薩自居,要不分彼此,以眾生的痛苦為痛苦、以眾生的快樂為快樂;

🌿三要 像文殊菩薩那樣具有高度的智慧——努力領悟空有觀、因果觀、世間法、出世間法等所有佛法真諦(其中所蘊涵的哲理);

🌿四要 像普賢菩薩那樣付諸行動——持之以恆、永不懈怠地將佛法真諦用於實踐,兢兢業業地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立下了宏大的願心,即使沒有前往九華山,也等於見到了地藏菩薩;

只要我們具備了廣闊的胸懷,即使沒有前往普陀山,也等於見到了觀音菩薩;

只要我們具有了高度的智慧,即使沒有前往五臺山,也等於見到了文殊菩薩;

只要我們切實遵循佛法努力實踐,即使我們沒有前往峨眉山,也等於見到了普賢菩薩。

 

反過來說,倘若我們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甚至損人利己,那麼,即使天天朝拜九華山,又怎麼能見到地藏菩薩呢?

倘若我們小肚雞腸,對別人的疾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偶爾做了一點好事就大事宣揚,居功自傲,甚至要別人感恩戴德,那麼,即使天天朝拜普陀山,又怎麼能見到觀音菩薩呢?

倘若我們自以為很有知識,不去認真思考、深刻領悟宇宙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那麼,即使天天朝拜五臺山,又怎麼能見到文殊菩薩呢?

倘若我們學習了各種理論,甚至能把佛教經典倒背如流,卻只會誇誇其談,而不付諸造福他人、造福社會的實際行動,或者有所行動卻中途退卻,半途而廢,那麼,即使天天朝拜峨眉山,又怎麼能見到普賢菩薩呢?

 

佛法其實是最博大、最精深的哲理,也可以說是最廣義的教育學。

佛法不是空洞而淺薄的道德說教,因為佛法不是簡單地勸喻人們積德行善,而是以深邃的哲理闡釋宇宙真諦和人生意義,讓人們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在利人利己的實際行動中,化除各種各樣的煩惱,享受無與倫比的幸福。

 

因此,學佛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質,只要深入領悟佛法的真理並付諸造福社會的實際行動,即使不是僧人,也不是居士,他已經在佛門之內了。 


須知,菩薩並不是神,而是具有極高精神境界的人。我們每個人,只要具備宏大的願心、寬廣的胸懷、高度的智慧,並真心誠意付諸實際行動,就已經成為“因地菩薩”了。

 

所謂“因地菩薩”,就是具備了菩薩的善因。如果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持之以恆,最終達到菩薩般的境界,那麼自己就成為菩薩了。

體悟佛的教誨,學習佛的榜樣,關注社會,關心他人,致力行善,杜絕作惡,逐步昇華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生,這才是我們朝山拜佛真正意義之所在啊!

卍 南無阿彌陀佛 卍  _/|\_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nergy7429&aid=1730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