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盂蘭盆法會的意義與典故
2017/08/22 23:01:08瀏覽361|回應0|推薦1

作者 心定和尚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回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超度歷代考妣宗親能速超聖地、蓮品增上的佛教儀式。「盂蘭」為倒懸之義,表示餓鬼的痛苦如人倒懸一般;而「盆」則為救護的器皿,所以盂蘭盆有「救倒懸」、「解痛苦」的意義,意即用盆之類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懸之苦。

  

  據《盂蘭盆經》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觀見他的母親投生餓鬼道,皮骨相連,日夜受苦,於是手持缽飯給母親食用;然而目犍連的母親因以惡業受報的緣故,飯食還沒入口,就全部變成火炭。目犍連尊者為拯救母親脫離苦趣,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連尊者於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結束日,以百味飲食、床敷臥具,放置於盆中,供養三寶,仗此功德,能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的憂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脫離餓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樂。

 

  目犍連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終於使他的母親得以脫離餓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連尊者將此情形告訴佛陀,將來佛門弟子行孝順的方式,也應該奉盂蘭盆供養。由於這個因緣,佛陀再次慈悲叮嚀囑咐:「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後世遂於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法會,齋僧供佛,沿習成例。

 

  這個節日起源於《盂蘭盆經》中所載佛弟子目犍連報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有「盂蘭盆節」的流傳。

  

提昇信仰的層次

 

  對於佛門與民間在中元觀念上的差異,佛光山宗長心定和尚總結說明到,佛教為導正民間傳統將農曆七月視為「鬼月」的不正確觀念,為了提升信仰層次,佛門主張七月為「孝道月」,著重在孝親報恩、慎終追遠的精神意涵,因此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法會」,甚至於也配合節俗舉行「瑜伽燄口」、「三時繫念」等法會,最主要目的是期望藉由供佛齋僧功德,回施一切有情眾生,能超荐歷代先遠考妣宗親,乃至十方一切法界眾生,能蒙受法益,功德回向十方的佛事法會,並藉此素食代替葷食、慈悲普濟、莊嚴隆重的氣氛,接引更多人,獲得更多社會人士的共識和參與,以達改善民間殺生、浪費的「普度」風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nergy7429&aid=1084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