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耳光耳光
2010/04/25 06:35:39瀏覽1005|回應6|推薦46


耳光耳光

不久前小學童捱打耳光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思維。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是打耳光?

為什麼教師沒有受過情緒管理的訓練?

當初立志為人師表的時候,那些教師必然滿心期望春風化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曾幾何時,竟演變成狠甩耳光?

是社會文化的薰陶嗎?

電視劇裡動輒以耳光相向,之「狠」之「準」讓人看了驚心動魄! 難道這個社會就是架構在你來我往的耳光上? 打耳光已經在社會裡演繹成被接受的行為?

家庭因素豈不更為重要? 難道父母的家教不是造成子女行為的主要原因?

許多年前我聽到一位教授朋友說,稍微晚一些生育,情感比較成熟,也更能珍惜小孩子。根據我這麼多年的觀察,確是如此。父母若平日疏於關懷管教,直到被別人打了才去興師問罪,豈不太遲? 常聽人說,當你覺得孩子該管管了,就是已經遲了! 晚些生育(比二十歲晚十年),大人的情感比較成熟,比較會疼愛小孩,也比較懂得與孩子溝通而不是拿孩子當出氣筒。而且無論是社會歷練還是人生規劃也都有了定向。這些家庭的孩子應該是問題較少的。

不過我覺得社會風氣的改善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湊效,比方在美國,小孩子犯錯時,家長先是好言相勸,循循善誘,如果亂鬧,就罰他坐牆角Time Out!

我記得我家兩個大孩子小時候遇有爭執,他們的父親立下規矩,兩人都有錯,一齊罰站! 等安靜下來再討論到底錯在甚麼環節,通常會有明確答案。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每個人簽下的親筆約定。一個誠正、自覺的承諾,是要時時檢視、溝通、傾聽、鍥而不捨地面對的。

近日看到下面兩個故事,不知道讀者會有怎樣的省思,也許會怪我怎麼會把兩件事扯上關係。

我是因為看到第二則訊息時特別有所領悟。之前我曾經很不諒解某類女士的怪異行為,對她們家庭的包容更覺莫名其妙,現在回頭審視「耳光」與「綠帽」事件背後,竟然看到為師者暴怒釜底的柴薪,與戴綠帽者心靈深處的慈悲。


引用:

我請孩子自掌嘴… 為師千萬難

【聯合報╱賽夏客/國小校長(苗縣頭份)】 2010.04.24 01:38 am


報導某位女老師譏諷姓白的學生白目;又當眾宣稱,最不喜歡那位學生;還要學生自打耳光,造成孩子畏懼上學。但學校教評會或教育主管單位都未做出符合大眾期望的懲戒,引起喧然大波,問題何在?

老實說,我在當老師時,面對來自各種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我求好心切,曾經罵他們白痴;對桀驁不馴的孩子,曾大聲對他說,我真的非常不喜歡你;對嘴巴關不住的孩子,也曾請他們自賞耳光。總之,那位老師所犯的過錯,都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假如憑著這些被舉發的事件,就判定這位老師是否適任,全國恐怕沒有幾位老師是符合教育規準的。

況且,現在的教育環境不比過去單純,孩子的問題林林總總,家庭、社會、學校交雜在一起,都要老師處理,實在很辛苦;又當今的法律完全不賦予老師些許的懲戒權,面對孩子的偏差行為時,為師者千萬難。

因此,站在學校行政的立場,我實在不忍心看到老師一個個被揪出檯面,在鎂光燈下痛哭流淚與懺悔道歉,更擔心老師的教育熱忱一點一滴地流失掉;因為教育是一場艱鉅的拔河賽,一旦讓老師放掉手中的那條繩子時,另一方的孩子不知道要跌得多慘?

然而,並非我認同這位老師的行徑,因時代不同了,老師必須有所體認,自動調整合宜的行為模式。同時,居於體恤老師的立場,我要他們絕對不在盛怒時,處罰或怒罵學生,把學生帶到辦公室,由行政人員處理,這樣可以收警惕作用,也不影響課程的進行。

另外多安排臨床心理師到校演講,讓老師了解行為偏差的孩子有許多是屬於疾病,如懼學症、憂鬱症、妥瑞氏症、自閉症等,他們的行為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當會以更寬容的心去看待孩子,這樣才是解救師生牢籠的妙方。

躁鬱妻性格大變 四處找人嘿咻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0.04.22 03:50 pm


天氣乍暖還寒,最近各大醫療院所精神科門診中,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明顯增加,住院患者多了兩三成。部分躁鬱症患者情緒HIGH到不行,一名個性保守女性已婚患者出現躁症後,整天「性」致高昂,四處找人做愛,最後只能離婚收場。

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本堂指出,憂鬱症、躁鬱症都屬於情感性精神病,前者屬於單極性,後者則是雙極性。每年春夏交接之際,躁鬱症的躁症患者最容易發作。

林本堂表示,躁鬱症可分為第一型(嚴重躁症)、第二型(輕微躁症)。第一型患者情緒激昂,發洩的地方不一,有人亂投資,買股票、買樓房、買名牌包。部分患者還會到處找人打架。

有人則是性慾高漲,即使有另一半,還是到處找人上床。最近兩三年來,一名罹患躁鬱症的中年婦人都會在此時至醫院報到。她原本內向保守,但發病後性格大變,只想跟男人發生性關係。另一半幾乎被她「榨乾」,無法應付,她於是向外發展,讓先生一再戴綠帽。

先生也知道她的情況是因生病,不是故意的。但類似情況層出不窮,到最後先生也受不了她的「季節性」出軌,兩人協議離婚。

林本堂強調,不管是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及家屬都應該要有耐心。有病識感的患者如覺得不對勁,就應主動就醫。如依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接受心理諮詢,七至八成患者在三個月內能獲得改善。親朋好友若發現患者怪怪的、情緒不穩,也應陪同就醫,不要掉以輕心。

林本堂指出,最近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住院人數比平常多了兩三成,患者務必提高警覺,千萬不要以為可以透過意志力來控制自己情緒,如有問題,應盡速就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leninseattle&aid=3973664

 回應文章

熏衣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耳光
2010/05/04 11:27

我真不懂為何有人會失控打人

我小時候那些老師考試是錯一題打一下

最近我被一學生氣得半死

老頂嘴,我只有拒再給他上課而已

若在我那年代,他完蛋了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elleninseattle) 於 2010-05-05 03:10 回覆:

妳教他彈琴嗎?

我聽過一個笑話:

老師對學琴的學生說:"你再不聽話, 我就告訴你媽媽說你有天才!"


奈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ime-Out
2010/05/01 21:57
這個Time-out應該是很好的
可以讓雙方都能靜下來
等静下來後 再把對錯講清楚
減少很多的語言暴力 身體暴力
可惜東方人好像比較少用這Time-out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elleninseattle) 於 2010-05-02 08:23 回覆:

說實在的, 我真慶幸出國唸書時, 決心把小孩帶在身邊,

一則免得隔代教育留下影響, 再者, 先生說, 要苦全家苦在一起......

小孩都沒捱過打,

"體罰"終於被塵封在我們早年的記憶中.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尊敬
2010/04/27 12:54

父母從小就呵護我們

要是被摔耳光 大慨無顏見人

真的管好自己的情緒

生氣 別發洩在 任何人的 身上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elleninseattle) 於 2010-04-27 23:13 回覆:
但願老師們心懷慈愛, 將嚴厲的教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盹龜雞~ 台北玫瑰園 3月31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慈悲
2010/04/27 08:25

為今的社會光怪陸離的事太多了 , 沒有較強的心臟  還真的很容易在情緒上生病 , 說不定連生病了 都不自知呢.

從前的人住得遠, 時間上也不趕 可以靜下來一陣去平衡情緒 ;  今人每天要趕上工, 趕交報告 , 趕進度, 還要趕送子女上學, 趕接孩子回家, 趕備飯不讓家人餓了 ; 有人趕存錢  趕找錢, ...., 人際之間密度高 距離近, 受沖激的情緒, 想躲也躲不了. 壓抑情緒久了 , 也會生病.

唉 ~生活已是這麼難 , 看到這些病例, 就只能心存慈悲了 .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elleninseattle) 於 2010-04-27 11:54 回覆:
近日燒炭事件層出不窮, 原因之一就是感情沒有出口,
我想,
如果我的孩子們不是如此貼心,
部落格遍佈世界的網友們不是如此關懷,
讓我每天都幸福滿滿,
可能我也會消沉得無法振作了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耐心
2010/04/25 10:42
老師難為,
教不嚴師之惰,
嚴管勤教,
都須要愛心與耐心。
教師放任不管,天下大亂矣!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elleninseattle) 於 2010-04-26 00:05 回覆:

教育, 是老師的莊嚴使命!

你說的愛心與耐心, 的確是重要關鍵。

也是我期望老師們注意情緒管理的必要。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症下藥
2010/04/25 09:06
贊成那位校長的方法,讓老師把桀傲不遜的學生交給行政人員,避免在盛怒中有不當的處置。社會新聞中不時有家長為難老師的事件,學生也不像以前尊師重道,可見老師真的不好當。雖然打耳光不好,學校的紀律還是要維持。

至於躁鬱症,更是要對症下藥。但戴綠帽的情節會不會言過其實?這種心理疾病,患者和家人都一樣痛苦,藥物也只能控制一時。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elleninseattle) 於 2010-04-25 23:50 回覆:

對呀! 我記得以前學校設訓導處, 不知道是否存在? 美國的學校是無論

孩子生病還是不聽管教都往辦公室送, 秘書就給家長打電話

至於婦女和兒童有病者, 醫院與家庭都應特別注意, 不應給學校和社會造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