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味人生...........
2011/03/09 23:22:13瀏覽371|回應1|推薦14

上以一歲、十歲、廿多歲到四十多歲的茶,與老中青學生,分享老中青的三、四代茶,藉由宋朝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人生三階段,隱寓茶味人生................。

當品飲到這支四十餘歲風華的老茶時,餘韻繞樑,迄今已歷經一個多小時,嘴裡還不斷湧泉,酸甜苦辣滋味,帶著些許的滄桑,老之將至,卻也是老而彌堅..........。

補記:

現今是凌晨一時四分許,昨日晚上九時品的老茶滋味,直到現今已凌晨一時了,它還未了卻殘生,湧泉般在點滴在喉頭...................

延伸閱讀

蒋捷是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他的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山河之恸,形成了郁勃悲慨、清峻流爽的风格,读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物感于心,情发于衷。蒋捷以敏锐的艺术触觉,能深入到每个事物、每种境遇的常人所难以触摸的地步。就是这么一个到老来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蒋捷,从伴随人一生始终的风雨中,提炼了“听雨”这一典型情景,融为富有韵味的诗境。
首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荡、欢乐甜蜜的情怀。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又是多情善感的。处身歌楼上,楼内歌声和着室外雨声,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灯红烛、昏纱罗帐,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这灯红酒绿的欢乐时光,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正是作者着力表现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少年时是不会预料到未来的处境:为了生计而浪迹天涯,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风雨袭来时只能在客舟中听着无奈的雨声,消磨忧愁的岁月。瞧那舟外江阔云低,前路茫茫;听那萧瑟秋风中传来几声南飞孤雁的哀鸣声……此情此境怎不让人柔肠寸断!
 第三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显然是“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末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追抚一生经历发出不尽的慨叹,又蕴藏着无限的惆怅。唉!满怀愁绪,欲语泪先流。仰问苍天,为什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总是这样的无迹可循?如今只能听任雨打窗棂,一直到天明了。
 短短一首词,概括人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雨;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其中折射出词人由年少时的欢乐无忧,到中年的惆怅彷徨,进而到老年的凄苦无奈的心情,这是亡国者的哀痛,也是失志者的悲愤!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e3333kimo&aid=496383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3/10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