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歌《茉莉花》起源於明代 本意為反腐(轉)
2014/11/28 17:08:16瀏覽373|回應0|推薦6

為人熟悉的民歌《茉莉花》,原來是起源於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對貪腐深惡痛絕,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一次聚會時,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原曲表達了反貪之意。

原《茉莉花》中分別提到茉莉、金銀和玫瑰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諧音「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如果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而玫瑰象徵富貴,「有心來採」,也要小心「刺兒把手扎」。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也受到同樣痛恨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擁護,於是就在大明帝國廣泛傳唱開來。

「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像中國人那樣唱歌,歌聲充滿了感情而直白。」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心情,而他正是為賀乾隆80大壽出使中國的馬嘎爾尼的私人秘書,也無意間促成了《苿莉花》與歐洲的奇緣,據音樂理論家錢仁康先生考證,《茉莉花》是「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

取材自《中時電子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e3333kimo&aid=1939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