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5 22:34:41瀏覽396|回應0|推薦7 | |
每逢颱風,除了風雨之外,總會在颱風假議題引發口水戰。氣象專家吳德榮2016-09-14撰文主張,颱風假應採事後認定,實際風雨若未達到停班、課標準,則應擇日補上。如此一來首長可客觀地採用「風險管理」觀念,以「多放」來彌補預報資料存有誤差的事實。 這次莫蘭蒂颱風威力強大,台北市等縣市09-13刮起強風,但卻未放颱風假,引發民眾抱怨。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老大洩天機」專欄以「颱風假吵翻天,該怪誰」為題撰文指出,有人怪老天、怪氣象局、怪首長,甚至怪民眾。但「老天」有自己的變化,颱風、地震的發生,怪它根本沒用;而氣象觀測資料不足,以及大氣學理上的限制,預報不可能完全正確;首長使用有誤差的預報資料,決策不可能每次都正確;民眾配合決策,採取因應措施,避免遭受災難,有時做虛功帶來生活不便,更應多包容。 對於颱風假,吳德榮認為,有關決策的時機,第二天清晨的資料比前一天晚上的要準確多了,不應要求決策首長一定要在前一天晚上就作決策,「這跟魄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增加決策錯誤的機率」。 他說,「颱風假」(正確說法停班、停課)是為避免民眾遭受災害而實施,不應轉變成有人(受雇者)期待因此而獲益,有人(企業主)卻自認損失慘重。因此,颱風假應採事後認定,實際風雨若未達到停班、課標準,則應擇日補上。 吳德榮說,因為已有上述補班、課的設計,對勞資雙方比較公平,決策首長少了勞資雙方的龐大壓力,就不致自我要求,以有誤差的資料而希望每次都決策正確,反而更容易導致發生「該放未放」嚴重致災的狀況,而能以「多放」來彌補預報資料存有誤差的事實。 至於民眾生活上的不便,吳德榮呼籲大家多包容,因為目的終究是為了減少全民受災的機率。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