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下雪」了嗎?
2016/01/30 18:54:22瀏覽740|回應0|推薦5

是「下雪」了嗎?三分鐘教您分辨「雪、霰、霜、冰雹」

何謂「雪、霰、霜、冰雹」? (圖/中時資料)
何謂「雪、霰、霜、冰雹」? (圖/中時資料)

「霸王寒流」發威,全台冷颼颼,許多民眾滿心期待為了一睹台灣難得雪景而紛紛上山等「雪」,但您可知道,從天空中掉下來白白的水珠,可能不一定就是我們口中說的「下雪」,則可能是「下冰霰」、「下霜」嗎?那麼除了雪之外,「霰、霜、冰雹」,又該如何分辨呢?

「下雪」。 (圖/中時資料)
「下雪」。 (圖/中時資料)

雪是從大氣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固而成,雲中的低溫使得小水滴結成六角形結晶狀。雪形成的條件是,大氣中需含有充分的水汽,以及氣溫在0℃(冰點)以下。假使冷空氣相當強烈,並帶著濕氣,1℃至10℃的氣溫同樣可以降雪,而雪一般落下時速度較為輕緩,因此稱之為「飄雪」。

「下霰」。(圖/blog.goo.ne.jp)
「下霰」。(圖/blog.goo.ne.jp)

霰之成因乃因水氣與高空空氣對流凝結成的固體,然後降至地面所形成。呈現為一種白色不透明,近似球形或圓錐形的冰粒,直徑約2到5毫米,結構與雪相似,但霰質軟易碎,降落的速度也比雪來得快,屬於未結凍的狀態。而霰通常於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下霜」。(圖/wetterdienst.de)
「下霜」。(圖/wetterdienst.de)

台灣常見的「霜」,是水蒸氣在溫度很低時,一種凝華現象,跟雪很類似。在嚴寒的冬天清晨,戶外植物上通常會結霜,這是因為夜間植物散熱的慢、地表的溫度又特別低、水蒸氣散發不快,還聚集在植物表面時就結凍了,因此形成「結霜」。而霜的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

「冰雹」。(圖/維基百科)
「冰雹」。(圖/維基百科)

冰雹則與低溫較無直接關係,冰雹,只有可能在大氣對流非常旺盛之下而形成,它是一種固態降水物,圓形或圓錐形的冰塊,由透明層和不透明層相間組成,直徑一般為 5到50毫米,直徑小於5毫米的也稱為霰。冰雹形成為水汽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凝結成冰粒,並不斷吸附其周圍小冰粒或水滴而增大,直到因其重量增加而下降,降到地面時未融化解成水仍呈固態的冰粒或冰雹。

文章來源:維基百科

出版編輯:於慶璇

關鍵字:  、  、  、 冰雹

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0124002437-260804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dd&aid=453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