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稻草看法兩極
許多台灣農民認為,收割後燒稻草可以殺死病蟲害,燒過的稻草翻耕入土,也能增加土壤鉀肥,不過台灣地狹人稠,焚燒稻草時的廢氣容易飄散到住家,也可能影響高速公路行車安全,今年彰化甚至發生有農民不慎嗆昏燒死自己,環保署多次表示,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燒稻草造成空氣污染,可罰5千~10萬元。
一位新竹稻農無奈地說,政府要農民別燒稻草,但稻草價值低,即使可覆蓋在菜園抑制雜草,光是運輸過程就不划算;且若不燒稻草,下一期作物容易有病蟲害,例如種地瓜時雞母蟲會變多。他反問:「祖先燒了幾十年,為什麼到今天大家才說空氣污染?」
由於燒稻草是農民存在已久的習慣,地方政府也很為難,多數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少直接開罰,為了取得平衡,許多縣市環保局近幾年陸續推廣稻草再利用計畫。
宜蘭免費處理稻草,回收效果待加強
由於許多農民反應,回收稻草的程序成本太高,宜蘭縣環保局今年首度試辦稻草回收計劃,從收割、捆綁、運輸,都由縣府買單,同時增加就業機會,稻草則無償提供縣府,轉化成宜蘭綠色博覽會、裝置藝術的素材;農業局每公頃也補助2千元,獎勵農民直接將稻草翻耕入土,不要燃燒。
這項措施立意雖好,卻沒得到農民青睞。環保局空氣噪音防治科承辦人員葉青峰表示,今年只收到7公頃多的稻草,大約1千多捆,和原先設定的20公頃有一段落差,因為農民普遍有「稻草是我的,為什麼要免費給你」的心態,導致成效不彰。
宜蘭著名的三星蔥,雖然每年都需要覆蓋稻草抑制病蟲害,但葉青峰說,當地的稻草需求量仍供過於求,壯圍、五結、礁溪等臨海低窪地區,較少種菜,稻草需求量更小。
明年宜蘭縣環保局希望和農會、產銷班合作,媒合供需市場,葉青峰表示,目前市面上一捆稻草約可賣100元,一公頃約能產出200捆,也就是說,若擴大市場需求,農民每年每公頃可多出2萬元收入。
稻草加入益菌肥分解,對土壤更有幫助
除了再利用,不燃燒、直接翻入土的稻草,也是很好的天然肥料,然而,台灣一、二期稻作時間接得緊,若直接翻進土裡,可能影響下一期秧苗發育,必須等上一個月時間讓稻草完全腐化。
嘉義縣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鏡。嘉義縣環保局每年都編列100萬預算,以每公頃1千元,獎勵農民購買益菌肥,益菌肥可加速稻草分解,腐爛時間約可縮短至二周,既不影響下一期稻作時間,還能補充田地肥分;縣府指出,每公頃約能省下4千元基肥、人工施肥費用。
環保局長顏旭明表示,政策推出5年,農民申請意願很高,益菌肥補助上限1千公頃,每年都被農民登記完,預計每年可減少385公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15.6公噸、硫氧化物300公斤等。
彰化農民葉豐端也表示,很多農民認為燒稻草可增加鉀肥,其實若加入有機肥、複合肥,和稻草一起作用,浸泡7天後再翻耕,增加的鉀肥更多,完全不需再用基肥,事實上,老祖宗就是用稻草混和禽畜糞當成肥料;若直接翻進土裡,分解時產生沼氣,秧苗的根易被高溫熱死,農民只好噴更多藥。
至於燒稻草是否能抑制病蟲害,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廖君達表示,二化螟蟲的幼蟲、卵,會躲在稻稈底部,確實可以透過焚燒去除,但仍有些病蟲害會隨空氣傳播,其實若收割後儘快翻稻草入土,避免氣溫回升蟲子孵化,一樣可以消滅二化螟蟲。
農民:提升稻草價值才是解決之道
有農民則直言,提升到草末端價值才是解決之道。莊姓農民感嘆地說,以前台灣大量生產洋菇時,稻草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以前的菇農都要借錢去買稻草呢。」且老一輩的人會用稻草編草繩,或當成馬、牛飼料,只要提升稻草價值,農民有額外收入,根本不會燒稻草。
同是產米的日本便有許多和稻草相關的文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林妙娟曾於花改場農業專訊指出,日本農民會將稻草結合休閒農業,例如日本最優質的稻米生產區新潟縣魚沼村,農民合作經營「稻草傳統藝品」,用廢棄稻草製成祭祀器具、飾品或環保花器,不僅開創當地就業機會,還吸引不少觀光客。
許多業者發揮巧思,利用稻草包裝饅頭、米、納豆等各式各樣農產品,不僅美觀,還兼具環保概念。
台灣許多環保局也建置媒合平台,協助農民販售稻草。顏旭明認為,可推廣營建單位利用稻草做草蓆,鋪設在裸露的工地,減少揚塵,或在養雞養鴨的地方鋪稻草做隔離帶,也可減少臭味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