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3 22:34:48瀏覽365|回應2|推薦5 | |
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指稱,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空氣汙染導致太平洋中緯度的颱風威力更強大,降雨更多,其影響力甚至可能擴及全球,使得北美洲冬季的氣候更加詭譎多變。
報告說,來自亞洲的空氣汙染進入太平洋上空後,與空氣中的水分子結合,這些汙染物導致太平洋上空形成的雲層更高、更厚,這種雲導致海平面溫度上升,從而提供氣旋形成所需的熱量。
研究人員使用「多層次」電腦模式,來比較1850前工業時代、當時太平洋上空懸浮微粒汙染很低的大氣與現在的大氣,經過電腦模擬,證實人為懸浮微粒正向太平洋擴散,其來源主要是亞洲各大城市燃煤火力發電、汽車排放和石化加工產生的汙染。
一般認為,懸浮微粒會導致地球溫度冷卻,其效果與全球暖化正好相反;但任何事物如果太多都不是好事。報告共同執筆人、德州農工大學氣象學教授張仁義說,懸浮微粒為雲層形成提供種子,如果種子提供太多,基本上就會改變雲和風暴的模式。
儘管研究結果只顯示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但研究人員推測,其影響範圍可能涵蓋全球。
報告執筆人、美國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王遠(音)說,針對中緯度颶風系統的觀測顯示,此系統會把熱與溼氣從低緯度轉移到高緯度;如果這個系統被亞洲空氣汙染改變,那麼全球熱分配也會被改變,從而預期其他地區的氣候模式也會受影響。
王遠指出,太平洋風暴是影響全球氣候模式的一個主要因素,經過改變的太平洋風暴模式,可能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的不正常氣候有關連。
張仁義也說,之前美國出現非常寒冷的冬天,很可能就是受到亞洲汙染的影響。
2014/04/28 【聯合報╱郭錦萍/輯譯】
中國大陸的空氣汙染嚴重不僅影響亞洲鄰居,一份最新研究認為,包括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產生的空汙,讓太平洋風暴變得狂暴,也改變了北半球的天氣模式,這種效應在冬天時尤其明顯。
這項研究是美國太空總署統籌多個研究單位一起進行,論文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登出。研究的主要成員、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王元接受英國BBC訪問時指出,一開始可能也沒人想到,來自亞洲的懸浮微粒會影響太平洋的風暴,進而影響北美洲及其他地區的天氣模式。
研究團隊的分析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利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所做的汙染分析,比較1850年(工業革命發生前)及2000年的空氣汙染程度。第二種則是從衛星照片分析懸浮微粒和雲層的關係。
結果發現,由於長期有大量懸浮微粒從亞洲擴散到太平洋,這些汙染物進入高空後會與空氣中的水分子結合,導致太平洋上空雲層的含水量變高,雲層變厚。 也因為懸浮微粒導致太平洋上空形成更多的高海拔卷雲,這種雲會導致海水的表面溫度上升,進而提供了氣旋形成時所需的熱量。 太平洋風暴會傳輸熱量和水氣,是大氣循環的重要驅動因素。研究人員認為,所有證據都指向,太平洋風暴的強度因亞洲的空氣汙染上升,這從近些年颱風帶來的雨量、破壞力不斷破紀錄,就可看出趨勢。
研究分析也提到,太平洋西北部的冬季風暴,強度比30年前高出10%。 這個團隊另比較1979到1988年,及2002到2011年的氣候數據,發現後面這個十年的颱風強度有明顯增加,但颱風生成的頻率和位置並沒發生變化。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BBC 全文網址: 鮮知先贏/亞洲空汙 加劇太平洋風暴 - 新聞中的科學 - 學習教室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0762#ixzz30Fe3dTTu Power By udn.com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