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4 00:17:16瀏覽398|回應0|推薦0 | |
劉屏專欄-毀棄F-100 凸顯台大無知
-----------------------------------------------------------------------------------
放眼全台灣,大概沒有人比台大更欠中華民國空軍一份情。如果沒有空軍,從五○到七○年代,台大師資恐怕是另一番景象。就算別人可以拋棄校園裡的F-100戰機,台大總應有更多的不捨,至少不能這麼粗暴的對待它(她)。 一九四八年底,國民政府風雨飄搖,平津會戰(共軍稱為平津戰役)已經開打。人在南京的傅斯年(當時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後來出任台大校長)建議蔣介石從北平「搶救學人」。執行這個任務,空軍當仁不讓。 當時北平機場已在共軍炮火籠罩下,飛機只能在東交民巷(那是一條街,不是機場)起落。但是為了搶救國家的學術種子,空軍健兒冒著生命危險,駕著時速三百多公里的C-47運輸機,在白晝(那時沒有夜航配備)一趟趟的飛往北平。 隨便舉兩位當時搶救出來的人物,後來都是台大的名教授。其一,毛子水,後來在台大中文系任教達卅九年,被前中央研究院長吳大猷稱為「罕有的讀書讀『通』了的人」。其二,英千里,後來擔任台大外文系主任,被著名女作家張秀亞形容為「講起書來徵引繁富,妙語連珠,上下數千年,縱橫千萬里」。 毛子水、英千里、以及其他搶救出來的學術界泰斗(包括胡適、史學權威陳寅恪、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當時先到南京,後多半再轉往台灣。正由於這項「搶救學人」計畫,傅斯年後來寫道:台灣不僅不再是殖民地,而且是「斟灌一旅一成」的根據地,「正靠這一個寶島,赤縣已沉,瀛洲遂為正朔所在」。 今天台大先是出動怪手,又以超高行政效率毀掉戰機的雙足,使它只能無助的趴下,最後送回國防部。台大的理由之一是「無學術價值」。不知道台大拓寬馬路的學術價值又在哪裡。台大頭頂的白雲,腳下的泥土,難道都是因為學術價值而在那裡?校園裡的體育設施,傅斯年的陵寢,都代表著學術價值?口口聲聲學術價值,殊不知,如果沒有這些戰機,台大師生(以及台灣人民)連生命價值都沒有保障。當初拒絕搭機離開北平的,後來很多成為「反動學術權威」,最基本的人格尊嚴都不復存在,遑論其他。 搬出「學術」的大帽子,市井小民也許真被唬住了。只是販夫走卒也知道,做人要有最基本的厚道。當初說要就要,今天說砸就砸,說丟就丟? 台大說,這架飛機「不是台大校史的一部分,沒有歷史文化價值」。請問這架飛機是自己飛進台大校園的嗎?還是因為台大有機械系航空組,所以台大在廿多年前接下?它曾是機械系航空組的教學器材,難道不是校史的部分?廿多年來,它是許多師生共同的回憶。台大學生成立的「F-100改善小組」說,翻開歷屆畢業紀念冊,「每本皆可見超級軍刀機的身影;許多學生活動都在飛機旁空地舉辦」。難道學生的回憶沒有文化價值,只有以捐款的富商命名的大樓才有文化價值? 如今這架飛機經過整修,置於成功嶺營區的軍史公園。國防部長高華柱說得好,什麼是國家無形的戰力?「就是要對這些曾經為國家付出汗馬功勞的人員要加以照顧,更要對這些曾經對我們國家付出很多汗馬功勞的裝備文物,要加以珍惜」。 美國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題目是:「我在這裡,請差遣我!」(Here Am I. Send Me。註)文章起源是美國空軍戰爭學院要立一座英雄塑像。空軍大學校長薄依德(Charles Boyd)少將捨棄各方建議,選擇一位中尉瑞奇特(Karl Richter)。越戰時,飛行員飛滿一百架次可調回國,可是瑞奇特飛滿後,又自願再飛一百架次。完成二百架次後,他在「帶飛」(訓練新手)時不幸殉職,年僅廿四歲。 薄依德選擇瑞奇特的理由很簡單:他的勇氣、信念、決心,鼓舞著日後多少從塑像前經過、在塑像前駐足的空軍健兒。這篇文章寫道:人有靈魂,國有國魂,軍有軍魂,「軍魂由緬懷英雄而生」。 美國太空梭「發現號」最近退休,各地的博物館搶著要(或者台大認為這有學術價值)。美國航太總署多次評估,最後選定華府的航太博物館,華府居民引以為榮。不久前,位在岡山空軍官校旁的空軍軍史館終於有了當年「黑蝙蝠中隊」(前後一百四十八人犧牲)使用的B-26飛機,這可是前官校校長田在勱努力了三年才從美國找來的。 F-100被毀、被棄,說明了台大的大人對歷史文物的態度;凸顯了台大的孩子(例如F100改善小組)奮戰不懈的精神。如今飛機命名為「台大號」,莫非是紀念台大決策人士的無知?令人不解的是,別人不知道空軍與台大的故事,岡山空軍子弟學校畢業的台大校長李嗣涔怎麼也不知道呢? 註:這句話出自聖經《以賽亞書》第六章第八節:「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 台大F-100重見天日:是歷史記憶還是募款重要? 美國在47年9月,台海戰役還沒結束的時候,就軍援我空軍F-100戰鬥機,因為當時在發動機技術上獲得突破性進展,研發出大推力的J57發動機,F-100是航空史上第一架能在平飛時突破音障的飛機,而且為了適應J57發動機的高熱,還突破技術障礙,研發出質輕、堅固、耐高熱的鈦合金,因此,F-100可說是1950年代航空及材料科學的最高技術結晶。 F-100戰機在空軍服役近30年,在73年除役,民國76年,空軍將一架單座的F-100A型戰機贈送台大,擺在機械系實習工廠外,作為教學展示之用,經過20多年歲月的摧殘,欠缺維護的F-100破損不堪,台大校方認為這架飛機「無學術價值」,還一度雇工試圖以暴力法拆解,最後因為鈦合金機身太過堅固,校方只切斷了起落架和直尾翅,使機身更為殘破。 雖然有不少台大學生為這架飛機請命,但台大校方還是在去年底,把這架飛機歸還國防部,國防部則將這架破損的飛機,交給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整修。經過兩個月的整修,這架編號0218的F-100幾乎整舊如新,在成功嶺營區軍史公園「重見天日」。 主持揭幕典禮的國防部長高華柱以空軍官校爭取到黑蝙蝠中隊的B-26,以及馬總統要求盡全力爭取黑貓中隊的U-2機為例,強調國軍的有形和無形戰力都很重要。 『我們國家的戰力是要靠人員加裝備武器加訓練,這是我們有形的戰力,而無形的戰力,就是要對這些曾經為國家付出汗馬功勞的人員要加以照顧,更要對這些曾經對我們國家付出很多汗馬功勞的裝備文物,要加以珍惜!』 能讓這架F-100戰機重見天日,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功不可沒,指揮官尤志煌用「化腐朽為神奇」形容這次修復F-100戰機的過程。由於被切斷的起落架已經沒有備用料件可換,0218號機陳展時,只得作成起落架收起的飛行姿態,至於被切斷的直尾翅,一指部也設法修復。 負責修復的賴家寶士官長說:『我們先把他切除的部分焊接,因為它有個基座在,他把整個基座都給切掉了,我們把基座先作焊接,然後再把直尾翅放上去,最難的是它沒有基準,你沒辦法抓它的中心點,放上去之後還必須作加強,這是比較困難的。』 不少台大學生認為,這架F-100在台大校園存在超過20年,已經成為校園景觀的一部分,因此在傳出台大校方不要這架飛機的時候,還發起聯署向校方請命。這架飛機最後沒能保住,移到了成功嶺,雖然命名為「台大號」,但是當時積極參與「救機」行動的前學生會會長鄭明哲表示,看到這架飛機能以這種方式展示,算是「彌補」過去台大的過錯,但是這架飛機擺在成功嶺,還是少了點「情感的成份」。 『我們希望透過軍刀機這個事情,推動學校確實能把一些文化資產列出來,畢竟台大是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校園,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舊建物和新建物的(問題),所以這部分可能接下來要跟學校繼續努力。另外一方面,畢竟軍刀機在台大校園二十幾年了,我們希望能把一些軍刀機的照片,或存在於學校的歷史,爭取納入學校的博物館展是,即使我們不能把軍刀機放在校園裡展示,至少可以把它過去存在的一些記錄留在校園內!』 台大是所有台灣人心目中的最高學府,台大人是所有台灣人心目中的天之驕子,享有最多的艷羨目光,以及最豐厚的教學研究資源,更重要的是擁有厚重的歷史經歷,以及最多的文史資料。 大學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大樓」,而是有沒有「大師」,在過去幾年裡,台大挾優秀校友的捐輸,在校園內大興土木,承載多少台大校友青春記憶的「振興草坪」,變成了巍峨的圖書館;由美援資助興建,見證台灣從破敗中站起來的普通教室,變成了新大樓;記憶無數青春少年慘綠記憶的男11到男14宿舍,變成了不時舉辦演唱會的體育館,連「洞洞館」都差點被拆除,相較於這些歷史建物或地標的消失,0218號機還能在成功嶺重見天日,還算是幸運的。 然而,對台大人來說,一棟棟曾有無數故事的建物在台大校園消失,切斷了台大人和過往歷史的連結,這豈是大量的募款能彌補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