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擁有平常心,生命將靜好
2013/04/02 12:53:29瀏覽149|回應0|推薦3

 

作者:一滴墨香

水往低處流,那是自然的本性;

雲彩天上飄,也不是人心所為。

生活 ,如能像雲像水一般,遵循優雅

自然的本性,那麼,在人生的征途上

即成佛了,又何必要刻意去修煉呢?

但人生,不得不刻意地去修煉。

修煉,其實就是一種悟。

人如鐵樹,花就是悟,人難悟,

正如鐵樹,難開花。

如果每個人都能有所感悟 ,

以一顆平常心去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

那麼,世間就會如雲如水,

清心爽目,和諧自然了。

人之心,原本像一潭池水,應該

清澈見底,平滑如鏡,可以映照出

世界的真實面目,但是,這種原本

清淨如水的本心,卻最容易受到

外界的干擾而心生波瀾。

比如風過波起,比如石入水動,

這一起一動,即便攪成了一潭混水

或濁水,因此,心底一切美好的

景緻,也無法顯現了。

人之心,原本像天上的浮雲,

應該純美自然,彩色斑斕,可以

流動出人間最美的畫,但是,

這種原本自然純美的本心,卻最

容易受到天公的捉弄而分飛湮滅。

比如風吹雲散,比如雲湧風起,

這一吹一湧,就變成了茫茫的空白

或陰沉,因此,心底一切流動的彩色,

也就黯然失色了。

人之心,本應是如雲如水,清澈

見底,純美自然,但它卻太脆弱了。

因此,佛家認為,人的心應該像

磐石、大地一樣,很平常,很寬廣,

無論外界怎樣刮風下雨,都能保持

巋然不動,激揚本色,那麼,外界

的一切干擾與誘惑,才無力撼動和

刺穿我們心靈的安靜。

生為人,總是博弈於紅塵,的確,

背負許多的憂傷與煩惱 ,但,

那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

而是心動所致,其實都是自找的。

一個人的內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

影響,往往會陷入貪、嗔、痴的

境界而不能自拔,亦或貪戀於世間

的榮華富貴,亦或深陷於生命的

七情六欲,亦或執著於個人的榮辱

得失 ,這種內心世界的“太在乎”,

往往迷失了自我的本心與本性,

勢必導致無法靜心去看待塵世之事情,

因此,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看不到生命中更加美好的東西,

自然也就失去了本真的皎潔與美麗。

在我看來,一個人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道德、

品質外,更重要的是擁著智慧去悟性

生命,那些最基本的最有益的素養,

那就是守護一顆平常而寧靜的心

去看待世界,對待生活中所有的一切。

生命原本是美麗的,我們都應該

學會享受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

但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在利害得失

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產生“種種思量”

和“千般妄想”,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

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障礙。

我們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融入社會,

融入自然,融入於雲水之間,用一顆

平平常常的心去感受,去對待,才能

找到生命的真諦,才不可能迷失了自己。

一個人要像雲水般自然寧靜,擁有一顆

寧靜的心,要像磐石、大地一樣,無畏於外界

的洗禮,才能擁有真正而剛正不阿的平常之心。

一顆平常的心,它能將功名利祿看穿,

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

如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能在任何的

場合下,放鬆自然,寧靜自我,堅信

最佳的心理狀態,保證做人做事兼能

游刃有餘,平靜坦蕩的施展出自己的

才華,從而實現一個完滿而魅力的“自我”。

但是,很多的人很難做到擁有一顆

平常的心。 的確,人人總是不能滿足。

也許艷羨別人的富足安詳,煩惱自己

的平庸無常,也許看不透世間的名利得失,

總以為只要有了錢,才可以去好好的享受

生活,孰不知有了好多的金錢,卻已經

沒有了享受美好事物的心境和精力了。

可見,不能擁有平常心的人,定會在

生活之中,因物質的多寡而煩憂,因物慾

的刺激而恣情狂妄,重利忘義,大失本性,

從而喪失自己的良知……

曾幾何時,喪失了甘於平淡樸實的心,

不再珍惜和感激平淡而真摯的收穫與擁有,

不再有一顆時時顫動、豐盈絢麗的心,

眼前一片灰色的惆悵,看不到平淡無奇

深處蟄伏著的驚人之美。

只有敢於平常的人,才能擁著平常的心儀,

熱愛平平常常的生活,才能從平常的快樂

中感受人生的玄機,而一個整日生活在

慾望、憂愁、 痛苦 、煩惱、失意、怨恨中

的人,是不可能享度安然幸福而今生的。

沒有平常而淡定的心,就不會體味到

生活的真諦,就不會品味到人生的美妙

與幸福;不珍惜平常的人,也就不會

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與榮耀。

因為,平常包容著一切。

佛說,人生若得如雲水,

鐵樹開花遍地春。

佛還說,心如磐石大地生,

無懼風雨不動心。

就讓我們淡淡的在意,

把心回歸自然,走向寧靜,

就讓我們淡淡的悟徹,

把心綻放火花,走向釋然,

讓熱情跳動的平常之心,

全心打造生命的靜好!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bisu50&aid=745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