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3 13:23:24瀏覽116|回應0|推薦1 | |
旅居北京 北大教授霍德明:台灣快邊緣化了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吳父鄉/北京專題報導】 2013.04.01 「今年初,我返台待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突然感覺到,台灣就像《桃花源記》中形容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儘管安樂宜居、但已在全球化趨勢中被邊緣化。」從台灣移居大陸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這樣描述他現在看到的台灣。 3月的北京仍是春寒料峭,未名湖上冰霜仍未完全化開,湖畔的朗潤園曾是清代皇家園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內,來自台灣的霍德明即將在這裡邁向第9個年頭。在美國留學與在政大15年教職生涯之外,大陸是霍德明人生中第3個長住的地方。 霍德明認為,台灣之所以會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至今落後於香港、新加坡與南韓,最大的問題出在,沒趕上國際化的趨勢。 他直言,當年蔣經國總統過世後,台灣就陷入本土化的陷阱中。也由於過份強調本土化,以致政策過份保護當地人的權利,嚴重排外;將國際資源、人才拒於千里之外,才會造成今日失敗。 霍德明說,「本土化對台灣的副作用,就是陷在自己的桃花源裡」,桃花源沒有不好,但陷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桃花源內,讓台灣失去國際化的最佳時機。 霍德明原是政大金融系系主任,在台灣學術界有「經濟學新四人幫」稱號。他1998年起在政大EMBA任教,經常帶著在銀行擔任中高階層幹部的學生到大陸交流,過程中,他看到大陸的突飛猛進。 2005年,因有機會到北京大學客座半年,2006年便毅然放棄政大教職與公職身分,選擇「出走」,正式在北京大學任職,並舉家遷往北京。當時媒體大肆報導他的「出走」,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拿著教育部的資源,去投效其它陣營。 面對這些,霍德明淡然地說,在北京大學,他看到的是來自全世界的交流,這是在台灣從未見過的。他也開玩笑說,「即便北京有霧霾,但空氣仍是廣闊的(指國際化)」。 他回想,2004年代表政大商學院出席北京清華經營管理學院20周年院慶;當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的院長級人物都共聚一堂,大家一起討論,該如何改良教育,才能讓專業經理人的財務訓練符合世界趨勢。 然而,隔天回到政大,教授討論的是:EMBA學程該修多少學分才能畢業?哪位老師該教什麼課?「當下,一股噁心湧上,我很想吐,很悶,我得了憂鬱症。」 霍德明強調,當時還未滿50歲的他,還有理想,不想待在封閉的「桃花源」裡。 他自曝,2003年到2004年還在政大時,辦公室就在商學院大樓最高的12樓邊間;他常遠眺木柵山區,看著青山、藍天,常常心情煩悶到一度想跳下去(跳樓)。他看不到學生未來,最優秀的學生,畢業後只有糊口的工作,讓他充滿憂心。 當時他不斷反問自己,「我在幹什麼?」 霍德明表明,「站在這個崗位上(指教職),要多想一些未來」; 他骨子裡流著奮鬥的血液,他反問自己:我想藉自己的力量,替學生開一扇門。」 【2013/04/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