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訪甘肅舟曲「百年轉燈」:三百人「背燈踩字」祈福
2018/03/04 08:04:16瀏覽9|回應0|推薦0

????圖為村民排成長隊「背燈踩字」。 楊艷敏 攝

  探訪甘肅舟曲大山裡的「百年轉燈」:三百人「背燈踩字」祈福

  中新網甘肅舟曲3月3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 楊艷敏)自陰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六,甘肅舟曲東山鎮各個村開始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轉燈」典禮。元宵節時代,記者在羅家村和魯家村看到,高山上的村落山野,火樹銀花,鑼鼓喧天,300多位村民排成長隊「背燈走字」。三個多小時后,於正月十五凌晨,在頭燈率領下,村民在沒有任何印記的農田裡,「踩」出了四個大字「國泰民安」,赫然能幹。

圖為本地扎制的林林總總的燈籠。 楊艷敏 攝
圖為當地扎制的林林總總的燈籠。 楊艷敏 攝

  魯家村66歲的頭燈白叟楊安先代「背燈走字」已有33年,其祖父、父親都是村裡的「頭燈」,一代代傳下來。「本身思想里想良多遍,也在紙上畫,畫完又在地上走很多遍,保證準確無誤。」他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想,從小每逢下雪,就在雪地里反覆「踩字」練習。如今,楊老已教會兒子頭燈走字要訣,「這個傳承不會斷。」

  東山轉燈始於唐、盛於宋、昌於民國期間,是被譽為「藏鄉江南」的舟曲縣東山鎮各個村莊撒播百年的民俗活動,融入了燈火、音樂、跳舞、說唱、剪紙、書畫等多種藝術情勢。

圖為轉燈步隊「踩字」。 楊艷敏 攝
圖為轉燈隊伍「踩字」。 楊艷敏 攝

  1日深夜,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魯家村寺廟裡,全村男人構成的轉燈步隊最先「起燈」。隨後,在頭燈的引領下,轉燈隊有的背上燈籠、手打響器,有的吹奏鎖啦,有的左手打旗、右手提燈,燈籠整潔同高、措施紀律有序。夜空里,遠看好像一盞盞敞亮的燈籠在蜿蜒遊走。

  東山鎮轉燈協會會長羅愛明介紹「燈」的講求稱,家家戶戶從臘月入手下手做燈,破竹扎燈,糊燈貼花,捆紮火把。xyz xyz有手提宮燈、八卦燈及象形的雞、鴨、魚燈,還有身後背燈,長約65厘米,寬約30厘米,上埠略小,可插紙花。現在,跟著時期變化,燈的裝飾加倍「與時俱進」,村民裁剪出「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等字樣貼在燈上,傳播新時代文明風尚。

  當晚,鳴放三眼炮后,數百轉燈人背起燈籠,頭燈依照提前定好的字型比例邁步,身後跟從的人緊踏其腳印,隨鑼鼓節拍,一步一步左旋右拐行進。死後燈籠隨身晃動,花束唰唰作響。

圖為村民在沒有任何印記的農田裡,「踩」出了四個大字「國泰民安」。 楊艷敏 攝
圖為村民在沒有任何印記的農田裡,「踩」出了四個大字「國泰民安」。 楊艷敏 攝

  羅愛明說,踩過的地面有印章一樣的字型,每年每一個村「踩」出「國泰民安」、「五穀豐收」、「風調雨順」等,有時也單踩一個「福」、「順」、「豐」等。所踩之字,保存很多天,盼來年福壽康寧、五穀豐收。

  深夜,當頭燈帶隊走出道場后,看踩道里,字樣初步構成、越來越亮。來自外埠的遊客和攝影快樂喜愛者,拿出蛇矛短炮和無人機,記實「奇異一幕」。

  「轉燈文化是糊口在這個大山深處的父老鄉親一代代傳下來的,我們這一代人更要做好傳承和保護。」從羅家村走出的企業家羅青生多年來持續捐資,經由過程修繕轉燈寺廟等方式撐持該民風傳承。當晚也介入轉燈走字的他對記者說,近年來,該民俗引發海內外存眷,源於東山鎮村落文化的振興,這使村民更有了文化自信。同時,轉燈也是每一個在異域的東隱士的一份沉甸甸的「鄉愁」。(完)

xyz xyz

來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303/25997322.html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b77esg6c4&aid=11075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