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出書宅】-同事跟朋友,難道不一樣?
2014/02/20 10:49:37瀏覽412|回應1|推薦32

(圖片引用自網路)

你一定聽過許多人這麼說:「好好珍惜學生時代的朋友,因為出社會後,很難再有真心的朋友了。」、「學生時代的感情,總是最單純、最真切。」

這類的話從高中就一直在我耳邊出現,一路到大學,之後更是進化成:「出社會後面對人、事、物要格外小心、謹慎,不要讓人輕易摸透你的真實想法。」

於是「出社會」這三個字漸漸被塑造爲一個龍潭虎穴,一個時間到了,每個人不得不擅闖的龍潭虎穴,也正因為不得不,所以我們拼了命搜集武器與工具,所有保身、利己的傢伙全往身上配備,因為他們都說那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

只是,當我準備出發,低頭看著一身沈甸甸的工具不禁思考,都需要嗎?


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般來說睡眠占了三分之一,工作占了三分之一,下班後的時間占最後的三分之一。將這個邏輯分配的比例放大,如果活到八十歲,我們將有十八萬個小時戴著面具、釋出偽笑、隱藏自我,如果再不小心加班,更不得了。

只是,我們需要這麼累嗎?對於偽裝這件事。

其實出社會後的世界並沒有多複雜,只是每一個人都被灌輸保護自己、留心別人的詭譎觀念,逐步構成一個大環境——人人在意對方眼角的餘光,擔心、猜疑,以致於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眼神與臉孔,忍不住再次認可大人口中的成熟世界,原來真的是這樣。

俗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講得漂亮,讓人朗朗上口,我們應該體會它的真諦,對人和善、對己保護,但這個保護不需要太厚、太超過,因為唯有真心才能換得了真心。

 

有人說,同事一直無法和學生時期朋友相比擬,很大原因在於你們之間永遠只有公事上的交流,假日不會約出去點一杯單品咖啡、聊哪一個韓劇的劇情是大爛梗;平日下班不會約出去吃碗拉麵、放任彼此肩並肩迷失在ZARA,更別說看一場笑到流淚的電影了,不會想多看到彼此,那怕是一秒。因為一看到同事的臉,大腦會瞬間自行聯想到公事。如果這個邏輯是對的,那麼促成這樣的關係養成、允許這樣的關係繼續究竟是環境還是我們呢?

我一直覺得同事、同學和朋友不應該被定調這麼多詞彙,分門別類地切割友誼,最後再拼湊、過濾哪些比較純粹,只因等到我們過濾完,當初那些純粹的早已發酵,至少我就不會想當那一個被撈起來細細審查、過濾的人。我們應該用一樣的姿態面對不同的人,差別只在於當我們經過歲月的洗禮,思慮變得更加成熟,思考範疇變得更廣時,有些情況會倚仗經驗,幫助我們比較好掌握與應對,不淪於爾虞我詐。

最好的交流是兩顆最真實的心,不必赤裸,但求真實,不需要劃分哪些是單純的同學,哪些是必須小心防範的同事,因為都多餘。

誰說同事不能是朋友呢?我依然和同事看了近午夜場的電影;依然和同事一起去接睫毛;依然慶幸有一個整理家裡時,會留意到我喜歡的東西並特別保存帶給我的同事;依然感謝不小心被紙張割傷時同事馬上遞過來的藥膏伴隨眼裡的真切……等。

感情沒有變,只要你還是你,只要我還是我,只要心還在跳,就用這顆真的心去生活吧!

編輯@陳思諭

----------------------------------------------------------

點石成金,自費出版的貼心好伙伴。圓夢交給點石成金一切搞定!

 加入「點石成金粉絲專頁」 參觀點石成金官方網站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tolga&aid=11247239

 回應文章

可蜜莉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事能變成好友的真的是鳳毛麟爪呀!
2014/02/24 16:07

「同事跟朋友,難道不一樣?」還沒入社會的可蜜會覺得這句話根本無須打上問號的。但實際開始成為社會人後,可蜜覺得這個問號的確是很難拿掉。因為「同事」未必能與「好友」劃上等號。

同職場裡,同期進公司的或許比較有機會成為朋友,但要成為「好友」,那可是等級上與程度上的差別了,可以到「好友」這樣的等級,真的是少數,為零也是正常的。因為成為朋友、好友後,或許會因為上司的態度、工作上的對立、彼此利害關係等,加上公私不分的情況,可能是朋友的都會開始成為陌路人。可蜜在本公私看過太多這樣的實例了。所以,可蜜在公司秉持的是:君子知交淡如水,真的能說是好友的真的是一隻手就數得完了。

反而是因為工作上認識的廠商,本來彼此看不順眼的,卻因為合作後發現志同道合,私底下反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還可以結伴出遊,這倒是可蜜職場上意外的收穫。因為這些因公成為朋友的人,可蜜都覺得我們未來是一輩子的朋友呢!

謝謝分享~

 


點石成金 IP訂製(eastolga) 於 2014-02-24 16:44 回覆:
dear 可蜜您好:

謝謝妳豐富的回應喔!我也感觸良多。

沒有錯,同一間公司會出現許多因利益關係碰撞而產生出的效應,我們習慣在這樣的效應貫徹「適者生存」的理念, 然而久而久之,當自己成為那個「適者」、當了贏家,就會發現其實早已輸掉所有真心,而這些是永遠贏不回來的無價之寶。

我覺得是需要拿捏的,但是普遍大家都把這份拿捏看得太嚴謹、太自我保護,漸漸促成這樣的風氣。

當然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培養出的環境,是群眾一起造就出來的。
希望你我都可以很幸運地在一個環境裡快樂做自己囉!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