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0 10:49:37瀏覽412|回應1|推薦32 | |
(圖片引用自網路) 你一定聽過許多人這麼說:「好好珍惜學生時代的朋友,因為出社會後,很難再有真心的朋友了。」、「學生時代的感情,總是最單純、最真切。」 這類的話從高中就一直在我耳邊出現,一路到大學,之後更是進化成:「出社會後面對人、事、物要格外小心、謹慎,不要讓人輕易摸透你的真實想法。」 於是「出社會」這三個字漸漸被塑造爲一個龍潭虎穴,一個時間到了,每個人不得不擅闖的龍潭虎穴,也正因為不得不,所以我們拼了命搜集武器與工具,所有保身、利己的傢伙全往身上配備,因為他們都說那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 只是,當我準備出發,低頭看著一身沈甸甸的工具不禁思考,都需要嗎? 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般來說睡眠占了三分之一,工作占了三分之一,下班後的時間占最後的三分之一。將這個邏輯分配的比例放大,如果活到八十歲,我們將有十八萬個小時戴著面具、釋出偽笑、隱藏自我,如果再不小心加班,更不得了。 只是,我們需要這麼累嗎?對於偽裝這件事。 其實出社會後的世界並沒有多複雜,只是每一個人都被灌輸保護自己、留心別人的詭譎觀念,逐步構成一個大環境——人人在意對方眼角的餘光,擔心、猜疑,以致於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眼神與臉孔,忍不住再次認可大人口中的成熟世界,原來真的是這樣。 俗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講得漂亮,讓人朗朗上口,我們應該體會它的真諦,對人和善、對己保護,但這個保護不需要太厚、太超過,因為唯有真心才能換得了真心。
有人說,同事一直無法和學生時期朋友相比擬,很大原因在於你們之間永遠只有公事上的交流,假日不會約出去點一杯單品咖啡、聊哪一個韓劇的劇情是大爛梗;平日下班不會約出去吃碗拉麵、放任彼此肩並肩迷失在ZARA,更別說看一場笑到流淚的電影了,不會想多看到彼此,那怕是一秒。因為一看到同事的臉,大腦會瞬間自行聯想到公事。如果這個邏輯是對的,那麼促成這樣的關係養成、允許這樣的關係繼續究竟是環境還是我們呢? 我一直覺得同事、同學和朋友不應該被定調這麼多詞彙,分門別類地切割友誼,最後再拼湊、過濾哪些比較純粹,只因等到我們過濾完,當初那些純粹的早已發酵,至少我就不會想當那一個被撈起來細細審查、過濾的人。我們應該用一樣的姿態面對不同的人,差別只在於當我們經過歲月的洗禮,思慮變得更加成熟,思考範疇變得更廣時,有些情況會倚仗經驗,幫助我們比較好掌握與應對,不淪於爾虞我詐。 最好的交流是兩顆最真實的心,不必赤裸,但求真實,不需要劃分哪些是單純的同學,哪些是必須小心防範的同事,因為都多餘。 誰說同事不能是朋友呢?我依然和同事看了近午夜場的電影;依然和同事一起去接睫毛;依然慶幸有一個整理家裡時,會留意到我喜歡的東西並特別保存帶給我的同事;依然感謝不小心被紙張割傷時同事馬上遞過來的藥膏伴隨眼裡的真切……等。 感情沒有變,只要你還是你,只要我還是我,只要心還在跳,就用這顆真的心去生活吧! 編輯@陳思諭 ---------------------------------------------------------- 加入「點石成金粉絲專頁」 參觀點石成金官方網站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