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之於直笛,源自歐洲,古樂器屬之。大多數人在小學上音樂
課時,一定都學過直笛,卻不知原來那塑膠直笛,其實就叫做木笛,
只是材質用塑膠給取代了。那段時間,也一定發生過忘了帶直笛或把
直笛留在學校的糗事,甚至,某些人還曾渡過一段直笛隊的歲月,沒
錯,我相信你曾經有過。
此外,木笛上的按孔也曾在歷史上發生過美麗的錯誤,所以有了
現今德式與英式的分別。這美麗的錯誤在於德式的木笛在第四、第五
孔位發生錯置的情況,在那個時代,沒有仔細考證與比對,也就這麼
流傳至今。但目前,許多從事木笛教學的老師們已經幾乎直接採用英
式直笛來作為教學之用。
木笛自文藝復興時期漸漸浮出檯面,乃至巴洛克時期,發展巔峰
而後隨工業革命與大眾音樂的喜好轉向漸漸被長笛取代。早期,木笛
作為配角,也相當襯職,搭配大鍵琴、維奧爾琴一起演出等。在巴洛
克時期,不管是專寫給木笛獨奏、或重奏及協奏的曲目甚多,尤有甚
者,諸如當時德國三大作曲家泰勒曼、巴哈及韓德爾為最,其中又以
泰勒曼最了解木笛的特性,也因此留下許多為木笛寫就的曲目。而木
笛在幾乎完全消失將近一個多世紀之久,又再度受到大眾音樂喜好的
轉向之賜,從華麗的曲目及樂音聲中,重新追求質樸、舒適而優美的
木笛音樂。
談起木笛這個古樂器的興衰及復甦,也可以直接對應到人類歷史
的變遷與迴圈,一如現代設計史般,隨著歷史的推進而起起落落,在
每一次重大的劇變來臨時,往往都會全然改變一些原本我們看待世界
的樣貌,一如中世紀歐洲的布爾喬亞般,過著階級明顯的世襲制度,
安安穩穩的過日子,等到劇變一來,面目全非。
而木笛就是面臨這樣遭遇的古樂器,一如十九世紀初期伊始,現
代設計的百家爭鳴,美術工藝運動、維多利亞時期的華麗裝飾風格,
到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普普藝術與後現代及解構風格。而這裡頭最
重要的影響,都是來自於人心思變。於是就像迴圈一樣,歷史上曾經
風靡一時、熱烈迴響的風格及時代產物,到今天又再度流行起來,即
所謂的復古風、懷舊風等。而木笛是否也是因為如此,再度搭上這樣
的風潮,使得在二十世紀後,重新又喚起人們對木笛純粹的樂音喜好
與追求。當然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個人認為是肇因於社會的現代化、
普及的知識及素養水準提升與經濟的活絡,讓窮苦的人們開始過得比
較好的生活,然後回頭去做飲水思源的行動與追求,從追求絢爛華麗
到簡單度日,進而對精神層次上的美學有所慾望。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這種追求精神層次的美學慾望更加強烈,不
管是社會的、環境的以及心理上的,都到處可見許多向古人學習以及
對後富裕時代的省思與行動。而首屆的亞洲木笛節,也終於在2013年
由日本大阪首次舉辦,日本對於木笛樂器的研究與推廣是早於台灣多
年,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有許多台灣學生及教師率領校內的木笛團前
往日本參加木笛演奏比賽,各式獎項都曾掄元,可說成績斐然。而隔
年第二屆亞洲木笛節則是移師到韓國春川舉辦。早先兩屆台灣都作為
觀摩及學習的角色,而今年第三屆的亞洲木笛節,台灣則成為承辦的
東道主,試圖將過去兩屆的精采活動繼續發揚光大。
在總召黃淵泉老師及副總召陳孟亨老師的主持下,於今年11月6日
到8在新竹拉開木笛節活動的序幕,並透過新竹縣立直笛合奏團的組織
行動,在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辦各式的活動,包括每晚來自日、韓
及比利時的大師演奏會、木笛展、美學及木笛修護保養講座、大師班
教學以及國內外優異傑出的木笛演奏家在藝穗節的精彩演出。另外,
也包括了未來明日之星的表演活動等。而這三天滿檔的木笛節活動,
也吸引大量來自亞洲各地木笛音樂愛好者的參與,並在最後一晚由來
自比利時的世界頂尖法蘭德斯木笛樂團的精采演出及不斷安可聲中,
為第三屆亞洲木笛節畫下完美的句點。
作為一個業餘木笛音樂愛好者,有幸參與此次木笛節活動,雖然
說不出所有曲目的完整名稱,但都能夠感受到每一位演奏家在演出時
的專注與高超的技巧展現,企圖將所有表演的曲目完美詮釋給所有與
會的聽眾們。同時,也藉此貼身觀察第三屆亞洲木笛節活動,了解到
木笛有更多可能的詮釋方式,當然也包括對木笛種類、材質以及保養
的門道略知一二,確實活生生的上了三天的木笛課程,收穫豐碩、滿
載而歸,也讓自己對於木笛史及木笛音樂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及更多的
興趣去探索與學習。
當然,最重要的,是承辦此次第三屆亞洲木笛節的兩位老師及所
有團隊工作人員們非常的辛苦,也為他們的付出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另外,也對所有參與演出的國內外優異的演奏家們表達由衷內心的
感恩,因為有你們盡心的付出,讓更多人了解到木笛世界是充滿許多
不可思議的美妙旋律與技巧展現。
我猶然記得小學時候的音樂課學過一段時期的直笛,文頭一開始
說忘了帶跟留在學校的人,肯定、一定不可能是我。那是民國70年代
末期,五線譜、還有戲稱豆芽菜的音符,各式節拍、記號,一直到上
了國中時都還記得。我的樂理知識在那個升學主義時代下,被犧牲拋
棄,想來也是一種遺憾。
而如今,那百多年來沉寂消失而又重新復甦的木笛,讓選擇學習
它及走上木笛演奏道路的演奏家及教學者們,正如同我的工作領域一
樣,像極了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的那首「未至之徑」的詩句:「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能夠
感同身受,同時,也為堅持在這條道路上的你我加油打氣。前面的道
路還很長,還要繼續努力發掘及探究,但一定要相信的是,你我的理
想終有一天會實現。
大明崇禎三百八十八年 歲次乙未 十一月十三
寫於第三屆亞洲木笛節活動後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