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莛心得1----感覺自己似乎不見了
2008/10/09 10:52:00瀏覽462|回應0|推薦1

荀子讀書會感想

沈青廷

荀子篇

與吳老師結緣始自碩專一「荀子專題研究」的課,當時聽老師的課直覺老師是位人師,與其稱「吳師」倒不如「吾師」來得貼切。週六讀書會完全是自發性,一開始儘管來的人寥寥無幾,抑或姍姍來遲,老師總是準時八點十分出現在系館門口,迎接大家。一開始讀書會的地點很隨性,成功湖旁的木桌椅、系館旁的石桌椅、空教室等,如同我們讀書會討論的內容就《荀子》天南地北的聊,頗有魏晉名士玄學清談之風。

讀書會的進行時間總共四小時,前兩小時讀《荀子》,後兩小時靜坐及氣功。目前已讀過〈勸學〉、〈修身〉、〈不苟〉、〈榮辱〉,〈非命〉為現在進行式。之前讀到〈修身〉感觸特別多,尤其是當中的志氣養心之術:

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戾,則輔之以導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眾駑散,則刦之以師友;怠慢徱弃,則炤之以禍災;愚款端愨,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

對己而言,了解自我以修養德行;待人而言,體諒他人以知所應對。人往往汲汲營營於向外探索,而忽略了最需要的是瞭解自己、珍視自我、肯定自我價值。透過充分的了解自己,能知己之不足,不以自我侷限的框架去框住他人。如此便不會為別人達不到自己所預設的標準而痛苦不已,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趨和諧。期使自己能不斷地修養身心,以做到破「我執」,學會放下。話雖這麼說,但自己還是時有衝動而克制不住的情況,感覺自己一直重蹈覆轍,然而人生不就是在此中不斷自我修煉?原來,「想改變別人,就要由自己改起」,我們眼中所見別人的錯誤,或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舉一親身經驗的例子,未任教班級的一位林姓學生,常在校園對我叫囂、辱罵,讓我既生氣又苦惱,氣的是我跟他無怨無仇,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惱的是連當個老師的尊嚴都沒有。糾正、制止、跟導師反應等都無效,與吳老師聊起這一樁困擾我許久的事,老師覺得林生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想要我關心他。起先這答案我真的很難接受,但我還是試著在他叫囂時,由過去氣得直跺腳轉變成微笑以對,不是虛情假意的笑,而是坦誠接納的態度,頓時林生露出純真的笑容跟我問好。印證了「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別人」,確實是身在公門好修行。

〈非相〉:「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與其論人形貌,不如看他的心性、道術。命運是真是玄之又玄,按照佛家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彷彿命定,但卻又是個人修為能夠改變的。誠如《了凡四訓》作者袁了凡的親身經歷,有命定,但只要修身養性,命是可以改的。命運的先天安排是人擺脫不了的宿命,故人更應該謙卑,承認己所不足者,力所不逮者。然而後天的運勢卻是努力可至,積善可達的,故個人修為不受限於形貌,而言道術之重要。

前面所提的林生事件,還有後續。林生一直是學校的頭痛人物,個性衝動逞勇,是訓導處的常客,但其父母託言忙著賺錢養家,對他的偏差行為愛莫能助。林生仇視有心想管他的學校,導師也束手無策,說將來他會是社會邊緣人;教過他的老師只能說,留待他到社會上才可能學會教訓。不料,畢業典禮後不到兩週,他與朋友相約戲水,不幸溺斃。世事無常,聞此噩耗,大家都難以置信。這或許可以「命中註定」一言蔽之,然而若是林生能克制衝動的性子,修養品德,相信不會是驟逝的青春。

在讀《荀子》的過程中,透過討論,自己可以聽到不同領域專長的寶貴意見之外,還能更貼近自己心靈深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些生活問題未必能在學校找到答案,但在讀書會裡透過老師、學長姐、學弟妹等與會成員,會發現原來不單是我會遇到,別人也有同樣的難題,大夥「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加上老師的加持,確實有了妥善的解決途徑。以前讀書只能算是「讀懂」,現在總算有一點「讀通」的感受。有同學、老師一起切磋琢磨,知識不再是知識,而是個人修養智慧,是每個人的人生課題。

靜坐篇

參加了讀書會始知有靜坐,一開始靜坐常坐不住,只坐了五分鐘,總有半小時的錯覺,且感腰痠背痛,痛苦不已。相較於其他人,我雜念較少,腦中易放空,但有時會睡著,隨即提醒自己挺直腰脊,身體保持平衡。靜坐後精神明顯變好,頭腦清明,反應較靈敏。所以我把握每個星期六來讀書會的機會,來這兒的收穫是得到一個經過沈澱、洗淨的嶄新自我。

其實起初我也是半信半疑的,怎靜靜地坐著,就有功效?讀書會之外的時間,我是鮮少有動力,自己靜坐的。修「易學」一門課時,常聽老師「大周天」、「小周天」云云,大家都一笑置之,覺得簡直是天方夜譚。接著老師要大家參考《因是子靜坐法》一書,聽到這書名,這不就是吳老師要我去借來看的那本!於是我不再覺得那是天方夜譚,當天即以身試法,從台南上完課回到家雖已快十一點,但睡前我仍勉強支撐疲累的身軀,靜坐約十五分鐘後就寢,感覺特別地好睡,起床後精神奕奕,自己都感到懷疑:「才睡六個小時,怎精神這麼好?」之後,更有動力想訓練自己坐得住了。

一段時日後,生理上也起了一些變化,漸有丹田溫熱之感,曾受過傷的膝蓋及手腕因體內氣之運行,而有似螞蟻啃噬的麻癢。最近一次則是兩側太陽穴感覺頭痛,之後只剩左側痛,然後是左後腦杓,靜坐結束後,接著老師教我們以「阿」發聲的吐納,在第二階段的練習中,我的頭痛終於減緩。身體上某些部位的病灶透過靜坐而自我療養、自癒;心理引起的病痛也藉著靜坐,理清思緒脈絡,病痛自然消失。

每次靜坐的體驗皆不同,荀子言「虛一而靜」、「大清明」,待心能夠真正地靜下來,能放出大光明,使心更為澄澈。比較特別的兩次經驗,一次是腦中不斷浮現未見過的畫面,雖然好奇心驅使下,一度想跟著畫面跑,但謹記著老師的叮嚀:「勿執著,求心定」,過一會兒,畫面果然消失,眼前呈現一片白光。另一次,我感覺自己似乎不見了、飄出去了,但仍知腳還踩在地面,所以是上半身飄出去了,感覺身體很輕,暫時離開這世界。待回過神後,整個人神清氣爽、煥然一新。

從一開始的沒接觸過,到體會靜坐的「靜極生動」,深感人體的奧妙莫測,反之,也覺得自己不夠瞭解自己,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有時身體積聚的疲累,常會被忽略,但靜坐時,痠痛立顯。有時潛藏於內在深層的想法,自己不見得會知悉,但靜坐時,它卻會衝破防線,浮現於腦海,真的很不可思議!靜坐後,老師會帶著大家按摩、練氣功,相對於「靜」坐,是屬「動」功,坐不住的人可以動一動,動靜兼備,相信能夠符合個人的不同需求。目前讀書會的活動在每週六下午兩點至六點於小東路44923號「台南儒教會」進行,讀書會成員間的聯繫開始於吳老師,希望大家廣邀同好,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延伸出去的聯繫點!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ylon&aid=228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