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09.04【不要總在等孩子改變,自己趕快改變】弟子規學習分享
2016/09/11 18:12:26瀏覽303|回應0|推薦0

~ 一位學習弟子規的家長,真心剖析自己的學習感悟 ~

寫於2016.09.04 高雄

我很謝謝老師們的教導,做家長的要改變,真的不能懈怠、懶散、給自己找理由,那就白忙了!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姐姐,老二是弟弟。我對姐弟倆的相處態度,說真的,有很明顯的不同。

老大姐姐是夫家與娘家的第一個小孩,所以非常的得寵,相對的一年半後又來「報到」的弟弟,大家的注意力還是繼續集中在姐姐的身上,所以其實她很霸道。

小孩子出現問題其實父母都會知道,只是自己本身願不願意承認或改進。兩個孩子的特點不同,我對待的方式也不同。弟弟貼心、主動、「父母發號命令」時好配合;姐姐被動、不積極、父母發號命令時常常不服氣的碎碎唸。父母都會喜歡弟弟這類型的孩子,因為「省事」「輕鬆」,但其實我知道,這表面的、是家長保護自己的行為。因為身為老大,父母會將重心放在她的身上,也會希望她「懂事」(即使她才大一歲半),被罵、被打的第一個都是她;老二為什麼聰明,因為他看到老大先被罵了,為了「自保」,他會快點不讓自己犯同樣的「錯」,「迎合」父母的喜好,所以永遠打罵不到他,也永遠被稱讚懂事、乖巧!

越來越覺得姐姐不親近、反叛(離開我的視線之後)、碎唸、頂嘴(怕被我打罵,所以用詞會很勉強的克制)。身邊的親人朋友有些人會說,那是叛逆期到了,但我心裡不服氣:「小孩子是要叛逆什麼?」直到這個暑假,聽了老師的課中講到「心口合一」,講的要跟做的一樣、要真誠心的對待家人,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虛偽的表面工夫,在家是一套、出外又一套,對孩子說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而且處處為自己找藉口,其實孩子都在學。「我為什麼不喜歡姐姐,其實是因為在她身上發現了自己」。

其實真的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有問題的父母。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影印機。最近聽了周泳杉老師的演講,感觸很深。我覺得自己本身若不真誠、沒有勇猛心的改變,那麼只會淪落到書本上、自以為是的道理上,教條式的要求孩子變好、變更好、要比自己還要好,然後用更多的「道理」來說教:「我們以前都沒有XXXX,你們現在有XXXX還不好好把握、珍惜」。但終究只會出張嘴,只會要求孩子做「對」的、「好」的,但自己卻做不到,孩子當然就會不服氣、當然就會開始「叛逆」。

孩子的態度若是「果」,那麼「因」是在父母。如果自己現在的態度是「果」,那家庭的氛圍(尤其是夫妻之間的相處)就是「因」。會有藉口說,是因為家庭的壓力、對另一半的計較或不滿,所以牽怒了孩子,如果沒有那麼多家庭壓力、另一半又「聽話、配合」,那我怎麼會生氣牽怒孩子咧!這終究還是自私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和我執太重! 周老師的演講裡,舉了一個被催眠者的例子,她了解前因後果之後,選擇了感謝她先生對她的「客氣」,也懺悔自己的不對,神奇的是,從此之後,暴力相向的丈夫不再對自己動手。這是因為她懺悔、放下、原諒、感謝,所以改變了。

另一個受到影響的是「以身作則」,我曾不屑這種已經知道的道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很淺顯易懂,但能真正做到、實踐的人,不多!因為大家會給自己很多很多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自己無法貫徹始終。

我的小妹在提點我之前,雖然我也已經發現問題越來越嚴重,但還是繼續當駝鳥,拿出更多的「教條」來要求姐姐遵從,希望她能被這些「古聖先賢」給感化,進而改變。但其實誰會服氣?說的人自己做不到,只會拿聖賢書壓人。而且我一直因為姐姐是老大,所以凡事希望她「以身作則」影響弟弟,又希望她能夠懂事的體諒媽媽的壓力,而且這是從她很小很小的時候(一歲半),我就是這樣的態度。我常常是在觀看她小時候的照片、影片時,才突然發現,她怎麼有那麼小的時候?她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大?我一直在錯過當下,一直在要求一個自己都不可能做到,卻要孩子做到的要求。

姐姐是一個一直處於被我指責、處罰、批評的孩子(因為她是第一個孩子,所有的人都愛她、疼她,我覺得不差我一個,所以我只要當「嚴母」即可)。弟弟一直處於被我讚賞、被我鼓勵的孩子。姐姐在我身上不容易得到溫暖,甚至一個擁抱。小妹問我:「妳多久沒抱姐姐了?」我傻眼了,我的印象停留在她二、三歲的時候,那是真誠的擁抱。她又問,妳多久沒抱弟弟了?我回答,每天都在抱!她難過的說,妳可不可以今天抱抱妳的女兒啊?突然間,老師們講課中「找孩子的亮點」、「以身作則」這些句子,都變成了一把把很鋒利的刀子刺進胸口。雖然當下我還是拉不下臉來承認我的羞愧和懺悔,但在隔天,我利用了只有我和她在車上相處的短暫五分鐘,我告訴她:「小阿姨有發現妳的變化,她感到很難過,希望妳能變回小時候那個心地很善良又心軟、愛弟弟的姐姐」,又將她小時候曾經表現出愛弟弟、聽媽媽的話、愛護小動物的事情,再渲染的講一次。然後將這些話變成是我和她的秘密,就算後來進車的弟弟一直尋問我們在講什麼,我和姐姐也很有默契的不回應(因為我和姐姐很少有台面上的共同默契)。

當天晚上,她反常的「主動」,說要幫弟弟放洗澡水,「主動」的跟弟弟說她要陪他晾衣服(弟弟怕黑,不敢一個人獨自晾衣服),當下我馬下很誇張的讚美姐姐。隔天她做了很多我覺得微不足道的「幫忙」,我竟然沒有像往常那樣的不屑,反而是繼續讚美她、肯定她,放大她的優點。而她用更多的「回饋」來讓我知道,她很喜歡我很肯定她做的事。(我是真心慚愧,原來我一點點的讚美,可以讓她那麼的有成就,我是之前被鬼遮了眼嗎?)

眾老師們的演講讓我覺得,教養真的不能自以為是。想要有所改變真的要長期不間斷的接觸善知識,而且要真誠、要發自內心的,只要求自己,不要拿身邊的人事物當原諒自己的理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生活才會順心家庭才會幸福

( 知識學習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sbudda&aid=739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