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08 16:53:20瀏覽146|回應0|推薦0 | |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崛起可谓极其引人注目。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印崛起的态度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崛起屡屡遭受“敌视”,而印度崛起则显得“民心所向”。世界究竟为何只谈“中国威胁”却不提“印度威胁”呢? 中印整体情况对比 从经济上看,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印度还是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得中国显然在这方面领先于印度。 从政治上看,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印度是一个议会制民主国家。但西方总是倾向于将中国归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拥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将印度归为民主制、多党制和法治的国家。西方在制度方面更认同印度,并将其归为民主阵营的一员,而对中国则充满戒心。 从外交上看,冷战后中国对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重新构建是成功的,同时中国也在越来越积极地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并逐渐成为亚洲地区事务的一个主导国。而冷战后印度的外交政策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逐渐扩大全球关系,除了依靠俄罗斯,还成功地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并将自己定位为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印度开创了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从军事上看,2010年中国军费为5321亿元,合849亿美元。如果质疑中国的官方数据的话,外媒对2010世界军费支出也做了一个分析,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估计,中国2010年支出军费1190亿美元,排名第二,印度为413亿美元,排名第九。虽然印度名列亚洲第二大军事力量,但西方却只将中国的武装力量视为未来潜在的、最大的、传统的军事威胁,而频频向印度抛出橄榄枝,如法国、德国在2006年就对印度表达过在民用核技术领域展开合作的意愿,而美国更是和印度达成了核协定,使印度享有了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为何只谈“中国威胁”不谈“印度威胁” 不妨先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威胁论”主要倡导国美国为什么会将中国列为自己的头号潜在对手。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国家都将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作为基本原则,而国与国间的潜在威胁是绝对的,所以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实主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中美间的冲突也就随之增多。而逐渐成为核心大国的中国也将不满足于现状,因而发动战争,以获得更大的利益版图。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的日益强大从本质上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构成了威胁,因此美国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遏制来应对中国崛起,对内增强军事实力,对外建立强大联盟,以保持国际均势并维护其霸主地位。 依照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一个国家一旦强大就会努力在自己所在区域建立霸权,同时确保没有其他强大势力控制其他地区。每一个强权的最终目标都是使其所占有的世界权力份额最大化,并最终主宰整个体系。因此,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如果未来中国持续发展,则中美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激烈的防务竞争,并可能升级为战争。此外,中国人始终无法忘怀屈辱的过去,一旦有足够实力必将美国驱逐出亚洲,使亚洲成为其后院。米氏还指出,台湾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虽然中国现在对此问题采取温和策略,但不能保证将来中国不会采取强硬措施。所以中国不可能实现和平崛起,而一个不能和平崛起的中国势必会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 而根据英国学派的理论分析,虽然西方已经不再将中国视为“不文明”的国家或是“反抗西方”的国家,但仍把中国视为“他者”的一员,以有别于西方的“自我”,中国因此被边缘化或描述为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的问题成员或潜在问题国家。一些当代英国学派学者担心崛起的中国并不能完全符合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则“新文明标准”,也习惯于从“中央王国”意识和“百年国耻”心理来分析中国崛起的行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将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那就是:美国认为,当今这个由美国倡导的国际体系有着既定的势力版图划分和标准规则,而中国,作为一个并不能被纳入西方世界的国家,由于其实力的不断增加必将寻求扩大其世界权力份额,这就使得中国必不可免地要挑战甚至打破美国主导的原有格局,从而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如果将这个结论套放在印度身上,可以发现大多数条件都是可以等量代换的,只有关键性的一点不同,那就是印度并不是一个不能被纳入西方世界的“他者”。众所周知的是,印度在冷战时期同苏联也保持了相当紧密的联系,那么为什么在冷战后美国却能毫无芥蒂地接纳印度呢? 长期以来,美国在政治上视印度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这点在前面也提到了。在苏联解体后,南亚政治出现了明显的真空。美国如果希望在南亚地区谋取最大利益,就必须得到印度的支持。于是美国在这个时候与印度接触,一方面,可以实现亚洲的力量均衡,构建美国领导下的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另一方面,印度也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带给美国诸多商机。 由此可见,美国不仅将印度视为其南亚地缘战略下的关键一环,更是其亚太战略中的关键筹码。美国若想将亚洲始终稳定地在其掌控之中,则必须牢牢把握印度,与印度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美国与印度的亲近又多了另一重因素,也是双方的共同愿望,那就是应对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前驻印大使布莱克威尔和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特里斯等人表示,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扶持印度成为“亚洲的超级大国”,并以此制衡中国。 国际社会为何担忧中国崛起而不担忧印度崛起 世界没有选择中国,原因是认为中国在各个方面挑战现有框架。 中国在经济模式上使得世界恐慌。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先是采取了竞争性的经济模式“国家资本主义”挑战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同时又表现出了一种几乎不顾其他人死活的重商主义姿态;此外,认为中国对货币的控制使得其仅靠出口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并大肆攫取资源。然而倘若中国挑战的仅仅是经济模式倒也不是灭顶之灾,最令西方人忧心是,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是与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截然相反的,这令他们不禁开始认为,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与美国的竞争并不是中国最想要的,而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和政治体系才是其最终目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西方世界对于这种猜测当然还有其他依据。2010年,中国的国防支出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些西方学者此前有研究称,中国的GDP每增长10%,中国政府就会在武装部队上花更多的钱,所以这不禁让他们开始担忧中国会不满足于只扮演经济大国的角色,而同样要向军事大国进发。此外,西方也认为,中国目前正努力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并支持那些与美国利益相敌对的国家的行为,这显然是在进一步扩大其势力版图。 因而中国崛起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看来,是既有动机,也有行动的。 但是对于世界而言,一个由东方大国中国所引导的国际格局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源于世界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核心理念的不了解或是固有了解。所以这样一个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未知性的国家的崛起,于他们而言,不可谓不是令人恐慌的。 然而西方观之印度的崛起,却与中国截然不同。印度的崛起是构建在与美国合作之下的,是在“民主阵营”之内的,是在意识形态上符合西方世界要求的,同时也是符合许多国家制衡中国的目的的,因此,这样的崛起,是不必引起过多恐慌的。 而在笔者看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印度崛起并不恐慌还有另一重因素,那就是印度国内存在诸多社会矛盾,如种姓制度、贫富分化严重、基础设施欠缺,等等,这些都将在某一阶段制约到印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印度如果试图挑战美国霸权,至少从现在看来,路途仍然是十分遥远的。 中国的应对策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么作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局面呢?重中之重当然是协调好与美国的关系。 中美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我们现在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化解矛盾,因为双方共同发展显然是最好的结果。在笔者看来,因为中国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既定事实,无法改变或者说不好改变,所以笔者更倾向于通过某些软性的因素来解决此问题,即用建构主义的思路,强调增加中美之间的共识和互信。 一是让美国明白,中国当前的发展与输出意识形态毫无关系,而中国也根本无心争夺美国的霸权。中国目前的大战略由四个核心理念组成:中国完全有理由跻身大国俱乐部,“安全困境”是存在的,不争夺全球事务领导权和不勉强承担无法承担的责任的“自我克制”,融入世界并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的目标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但对于所谓争夺霸权却并不上心。而事实上,中国正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及美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才更加重视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基本政策甚至在1995年台海危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等一系列面临巨大民意压力时也仍在继续。 二是中国会坚持和平崛起,而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在各方面实力的差距十分巨大,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赶超的,所以美国大可减少对中国的过分担忧。 三是始终保持一种“独立”,不成为任何一个联盟当中的一员。历史证明,英国的“光荣孤立”和印度在建国初期所采取的“不结盟”政策都取得了巨大收效,尤其是印度,在冷战时期得到了冷战双方的拉拢。所以中国应争取到这样一种地位,一则使美国放心,中国不会加入反美阵营;二则让美国清楚,美国希望中国成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思路违背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中国会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但在朝鲜问题、伊朗问题等“烂摊子”上,中国也不会帮美国收拾。 总而言之,中国的目的不是同美国抗衡,而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所以中国在与美国的相处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上减少彼此的隔阂和摩擦,使双方的关系向长期的稳定和互惠互利的方向上发展。而如果中国能与美国建立足够的互信,则也能在世界上获得一个相对好的发展环境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