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21 23:42:20瀏覽1249|回應0|推薦23 | |
馬祖╱背包夢土的東莒,如詩之美地 (內文摘要) 我遇到居住在此的鄭小妹妹,問她們為何還居住在此?她說因為她的舅舅是村長(對喔!村長怎麼能走呢!),她們家人早已搬去台灣,而她雖是在馬祖出生,卻是在台灣長大的,現在是因為外婆不習慣台灣的生活,她回來陪外婆生活,但馬祖沒有高中,所以等到國中畢業,她也要回台灣了。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49/4697074
重溫背包客體驗 頂著攝氏31度高溫,由西莒搭船到東莒,只要十五分鐘,就又抵達另一個樂園!這回我將入住標榜專門給背包客住的--百合民宿。約好宿主,她們則發揮鄰居互助的精神,島上唯一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出動小發財車來碼頭載我,到了門口,民宿女主人迎接我,我一看房間,感覺就對了! --- 這就很像國外的青年旅館,八人房、上下舖、浴室很大,洗衣機、脫水機、冰箱、電視 ... 一應俱全。老闆娘說她先生很喜歡自助旅行,所以當他們決定經營民宿時,就打算用便宜住房的觀念(一床 400 元),提供背包客省錢的選擇, 這民宿的屋齡很新,家具都是木製,散發淡淡檀香,給我的印象是極舒服的,難怪水果日報還強力推薦過。 由於日正當中,我被曬得七葷八素,所以想先沖個澡、洗個衣服,趁大太陽下曬乾,也不急著出去。在這個不算大的小島,我將騎摩托車漫遊,該是可以把腳步放慢一下了! 洗完澡,回到房間時,發現對面床多了一位室友,一聊之下才知是來自南竿本島的朋友。對方是位熱愛海洋的釣客,他說東莒是海釣的天堂,許多釣客喜歡趁假日過來渡假,所以島上有許多供給釣客的家庭式宿舍,不過常會有味道,百合民宿沒有這個問題。 這位先生在南竿電力公司服務,他說,沒有到台灣工作、留在馬祖的年輕人,九成都是服務於公家機關,工作穩定,也無欲無求。說著說,就問我吃過中餐了沒? 我這才想起肚子有點餓了,於是他主動介紹,前面市場有唯一的一家餐飲店 --- 楓樹林,很不錯!我問他該點甚麼? 他說臭豆腐、豆花都不錯。我心想,又不是逛夜市,就只當玩笑參考! 然後便起身出發。
楓樹林搜美食 什麼人? 內行人! 去哪裡?楓樹林! 幹什麼? 吃臭豆腐! 一找到楓樹林,就被她招牌---可愛的口令吸引,然後我請老板娘推薦我中餐可以吃些什麼? 她的回答就是臭豆腐加豆花。我就問她吃臭豆腐會飽嗎? 她回答:"你先吃吃看,不夠再叫怎麼樣?" 於是我姑且一試,只見隔壁桌阿兵哥點的快餐也都是滿滿一大盤 --- 這是馬祖飲食的最大特色,想必是長久以來,馬祖的餐館就是在服務官兵,官兵都吃粗飽,於是越大越好,於是每樣餐、每道菜都在比大盤,對觀光客就不是很恰當,很容易吃不完。 接著如同東引的特色---外勞小妹,她幫忙將我點的食物送上來,果真連臭豆腐都很有份量。一吃之下,外皮炸得好酥脆,真的好吃啊! 連忙我一塊接一塊,夾著泡菜,送進五臟廟,臭豆腐竟然也可以成美食呢! 吃完臭豆腐,胃好像還有空間,接著再來碗熱豆花。我發現好像離島的豆類生產較容易、或發達些,臭豆腐、豆花似乎是他們很自豪的食物。吃完豆花,真的已碗底朝天、肚皮鼓起,飽飽飽! 老闆娘還問我這樣夠嗎? 還要嗎? 我差點就要跪地求饒了! 那位朋友推薦的有理,就是便宜(total 60+50=110) 好吃! 休息片刻,接著騎上摩托車,就將展開小島巡禮囉! 先去大埔石刻,再找遊客服務中心. Go!
失落的大埔聚落 大埔石刻是國家三級古蹟,石刻的發現始於國軍進駐東莒,構築防禦工事時發現一字,經研判可能為重要古蹟,乃著意挖掘,並用鐵絲網圍住予以保護。石刻原文為「萬曆殭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洲沈書有客,獲生倭65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係記載萬曆45年5月,福寧參將沈有容興師討伐犯我閩、浙沿海的倭寇,生俘倭人67,另有首級2名,不傷一兵一卒,時工部右待郎閩人董應舉特銘石記載此事,鄉民也常於石碑上染墨拓印。大埔石刻走過歲月的痕跡,成為馬袓歷史的見證,使人興懷古之幽情。 繼續往大埔聚落去。大埔原名「大浦」,福州語「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早先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是島上第二大傳統聚落區,澳口開口向南,屬天然港灣;聚落區朝向的「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於是冬季居住大埔,可以躲開寒風吹襲,但夏季時吹西南風,居住在北邊的福正村卻最適合。於是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節變化,往返遷移於這兩村落之間,故有「夏福正,冬大埔」的慣例與習性。 昔日的大埔,是座人丁興旺的大漁村,國民政府遷台之前,聚落內民家就有50餘戶,居民200餘人,港外停泊近百艘船隻,村內蓋有一座白馬尊王廟;但後來由於漁業蕭條、人口外流,村內只有一兩戶人家偶而前來居住,昔日的榮景不復在。馬祖地區推動聚落保存後,大埔被列為聚落保存區,部分民居由政府補助修繕,現已成為遊客必到的閩東傳統聚落。 東莒島上還有個令人驚喜的神秘小海灣,站在沙灘上,望向沿岸岩石奇景, 不禁令人莞爾。有人說,從某個角度望去,海蝕柱與海蝕洞,令人有無限想像的空間!(有點限制級,不好說!)
燈塔下的福正沙灘 接著我來到福正村。這裡曾是東莒最大、人口最多的繁榮漁村;民國60年代左右,由於馬祖海域漁源枯竭,人口大量遷移到台灣,至今只剩下約十戶人家居住於此,島上最熱鬧的聚落也移轉到了大坪村。 我遇到居住在此的鄭小妹妹,問她們為何還居住在此?她說因為她的舅舅是村長 (對喔! 村長怎麼能走呢!),她們家人早已搬去台灣,而她雖是在馬祖出生,卻是在台灣長大的,現在是因為外婆不習慣台灣的生活,她回來陪外婆生活,但馬祖沒有高中,所以等到國中畢業,她也要回台灣了。 福正村澳口有寬廣的潮間帶,傍晚非常適合戲水與挖蛤。在東莒最有名的夏日活動就是去挖蛤,有機會也可去享受踏浪、挖蛤的樂趣。 東莒指標非常清楚,道路也簡單,整座島為數眾多的戰車、砲車就停在山頭、路旁,還有一座座專用的停車庫,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造訪東莒的這一天遇上打靶演習,一些路段管制,還必須繞路而行。 而由福正聚落沿著石階或小路往山上走,就可以來到東莒的地標---東莒燈塔。 東莒燈塔又名東犬燈塔(莒光鄉舊名為東西犬,因為島型像兩隻犬一般。),清廷因鴉片戰爭失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同治11年間又應英人要求興建燈塔,高踞於老頭山山頂的東犬燈塔於焉誕生。 東犬燈塔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所建造的燈塔,“年資”已逾百年,屬二級古蹟,至今尚未退休,在夜裡持續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白色圓塔附近有數棟西式房舍,當地居民稱這裡為白毛城,雪白小屋加上湛藍天空、綠草如茵,還有岸邊綴著點點白浪的碧海,直教人忘情沉醉、駐足流連。 由於東犬燈塔位處高地,以往守燈人員晚上出入時手持煤油,常會被強風吹熄,因此在燈塔外築起長長的防風牆,這也成為東莒燈塔的一大特色。
原來是藍眼淚 當地"找茶"飲料坊的老板娘特別告訴我 --- 福正澳口的沙灘也有少見的星砂。聽聞此,也吸引我漏夜奔赴。在東莒細軟的沙灘上踏浪賞砂,恐怕也是少有人有過的經驗。 一開始眼拙的我,看不到所謂的星砂,然而不一會兒仔細搜尋,果然看到第一道閃光,令我無比興奮,繼續尋找,把視野從腳底延伸到遠處,越來越多腳底星光像遍地開花一般,一閃一閃自沙灘上放射出光芒,讓人感到異常驚喜,也有著平靜的幸福感。據說進入七月份後,星砂的光芒會更清楚。 此時聽聞後方山上的兩個海巡士兵指著前方大海,你一言、我一語地說: "你看!好漂亮!怎麼會有一道亮光在海上流過","你看又來了!"---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海上流動的光奇景,原以為是水母,可是也有人說是魚類或藻菌。總之,美得很特別!後來才知道,人們開始稱它為藍眼淚,而我早已看過。可惜的是藍眼淚不易拍攝,就讓它留在記憶中。
觀光客夜話 夜深時分,正當我要入睡之時,隔壁的室友吆喝我出來,到庭院和他們一起喝啤酒、烤肉、聊天;除了他以外,其他還有四、五個朋友,都是東莒電廠的同事。他們偶爾就會聚會,共享海釣後的成果。 言談中,他們感嘆於推動觀光的無力,政府推動觀光的過程中,未開啟當地人的觀念。就拿飲食來說,他們不太敢帶團來東莒活動太久,除了交通接駁問題,光是飲食,若食客全部帶去"楓樹林",那要等多久?客人不都翻臉?更何況如果要住宿,這裡的供給根本不夠! 我最由感而發的是,當地商家不會針對客源不同,改變餐飲的份量或菜色,吃粗飽的觀念怎能滿足現在刁鑽的遊客?怎麼讓遊客有"餘力"多消費? 再者雖有聚落重建,但當地人的參與明顯不足,也讓這些建設少了些生命活力,實在可惜了它們豐富的觀光資源。 雖然是如此,我還是很享受在莒光鄉(或其它馬祖列島)的慢遊閱聞。在軍人越來越少的今天,期盼當地的轉型能夠跟得上來;國人也有責任,在頻頻往日、韓...等外邦朝聖之餘,是否也該給馬祖多一些關愛呢?
舉手之勞, 請幫忙點閱 右上角" 部落客廣告聯播替公益盡心力下方的廣告", 這將可協助到世界展望會的貧童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