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D6-7] 隨遊曼德勒
緬甸的搖滾靈魂
晚上七點,接駁車準時到旅館來接我,仍然是把我送到來時的路口,等待從東枝開來的巴士。巴士硬是遲到半小時,每次遇到這狀況總會令我緊張。
上路後,夜間巴士在途中至少都會停在休息站一次,讓旅客上洗手間、吃宵夜,而且一停就是半小時。原本肚子不餓的,看到別人大快朶頤,五臟廟竟也咕嚕咕嚕響。這一次的停留,讓我愛上了緬甸的乾麵(夢底鬥)。緬甸的乾麵地位就像是台灣的魯肉飯,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獨門醬料,卻都各有千秋,在此吃過一次,就此念念不忘。當時休息站還播了一首緬甸流行樂團Lay Phyu的歌曲Diary ,其明快的節奏旋律吸引到我,打破我對緬甸的印象,於是在休息站特別花了3000緬幣(NT90)買下這片CD。後來我才知道這專輯才剛出版兩天而已,而這位歌手更是大有來頭。
出身自搖滾天團Iron Cross的主唱Lay Phyu,是極受歡迎的緬甸流行創作歌手,他的歌曲常被解讀為有影射政治的意涵。比方說他曾經發行專輯名稱《Power 54》,被當局聯想54是翁山蘇姬在仰光大學路住家的門牌號碼,於是派人上街,將這張專輯全數收回,全數銷毀。雖然Lay Phyu堅稱這個名字只是暗示著即將發行的歌曲是他們的第54首歌,但政府仍下令他與所屬的Iron Cross禁演一段時日,以示處罰。
天生反骨的Lay Phyu,他拒絕配合政治演唱樣板歌曲,也不輕易妥協別人的安排。他曾受邀到美國巡演,卻只因政府要求他剪短及腰的長髮,他憤而就剃光頭髮。好比台灣當年的羅大佑一樣,Lay Phyu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力。雖然屢屢被軍政府打壓,但他在軍政府的子女心目中,仍是最受歡迎的英雄。
接著巴士再上路,約清晨四點半即抵達曼德勒巴士總站。我跟著幾個人走進巴士站的辦公室,大家逕自騰出長椅上的空間,然後就地躺下來休息,當做自己的家一樣。直到六點補完眠才醒來,我跟著當地人如是做,他們介紹我可以住一家知名旅館ET,於是包計程車一起進市區。
古城風華今何在
ET旅館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平價旅館,老闆是華人,我將停留兩晚。在大廳我看到不少大陸同胞,偷偷聽他們在說什麼。有對情侶正在和櫃台討論包車的計畫,我凑了過去說,可不可以和你們一起。有人和他們分擔包車費用(10000緬幣,NT300)也不壞,那對情侶便大方說OK。就這樣我展開在曼德勒第一天的旅行。
這也是2015年的第一天。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是緬甸歷代國王鍾情定都的地方,於是這裡有不少歷史遺址。年輕的中文司機小李即帶我們順遊附近幾座古城。
小李是ET Hotel的員工,看他一副斯文模樣,他竟然嚼檳榔。我發現緬甸男人嚼檳榔的風氣很盛,檳榔就像他們稀鬆平常的飯後消遣。據說緬甸嚼檳榔的習俗起源很早,由於當地氣候潮濕悶熱,瘴氣也重,因此嚼檳榔有驅蟲、固腸、利尿、固齒、助消化的多重功效。緬甸人甚至有請訪客吃檳榔的習慣。
第一站小李帶我們來到阿瑪拉普拉的修道院(Amarapura Mahargandaryone Monastery),來這裡是為了參觀數百位僧侶一起用餐的情景。這裡也曾是王城所在,如今只剩僧院。我們九點多抵達,待中午十一點一到,眾多僧眾便依輩份長幼次序進場排隊吃飯神情莊重,那數大的場面著實壯觀。一想到這些僧眾們連吃個飯都要被四周的照相機團團圍住,就覺得很無奈,也有點變態。是有這麼稀奇嗎? 果然觀光㬌點都是被創造出來的噱頭?
接著我們越過由中國建造的曼德勒大鐵橋,到訪周邊的實皆(Sagaing)古城,這裡有許多佛寺,昔亦為王都,如今卻是許多修行人愛閉關的地方。登上幾百層階梯來看此地佛像,每間佛殿鑲滿琉璃片,襯以綠色基調平和莊嚴,看起來十分淡雅素淨,讓人好想坐下來入定一刻。
再往南走還有一座茵瓦古城(Inva),需要搭小船過河,上岸後的代步工具是馬車。一路上車震人顛,好不舒服。這座古城曾是緬甸戰國時期撣族建立的、茵瓦王朝的都城,在此維繫了350年。緬甸的王朝結束後,王宮往往被破壞殆盡,焦土政策造就了肥沃的土壤。在舊王都的大地上,我看到古城裡的老百姓,視外人如無物,自顧自耕種幹活,好像過著"原始生活",時間彷彿凝結在空氣中。我想所謂原始只不過是和我們不同罷了,現代人又有什麼了不起,抗壓性那麼差,或許還有許多文明人想回到過去呢。
茵瓦古城裡有柚木寺、瞭望塔,使用曼德勒的通票就可免費參觀景點,我沒太大興趣,是以沒買票。那對大陸情侶參觀過有著鵝黃色外觀的王后寺(Me Nu Ok Kyaung)直說好看,叫我別錯過,於是把卡借我用。這兩位朋友都很大方,一位是長髮高挑像模特兒,一位是綁馬尾、留小鬍子的性格型男,我猜他們應是娛樂圈人,他們也沒否認。由於二人次日就將離開,於是爽快把曼德勒三日卡送我。有了這張卡,一些市區的廟宇就可免費進入。
曼德勒也擁有世上最美的日落之一。全長1.2公里的烏本橋(U Bein)皆以柚木建造,每到日落時分必然擠滿遊客,是緬甸的經典之一。傍晚我們滿心期待來到烏本橋,可惜當日的雲層過厚,烏雲密布,不一會兒竟然飄起小雨,我們只好在橋上,想像烏本橋被金光披滿、彩霞滿天的落日奇景。看來我與這東南亞最美的夕陽無緣。
走在橋上,感覺這座戀愛橋似乎也有點危險,部份橋身的縫隙過大,步步都得小心,或許情侶們為了安全起見,需相互扶持而行,使戀人未滿間的距離拉近,戀情加溫,難怪她被美名為戀愛橋,也是其來有自。
行程的最後,我們自費請小李載我們去小劇場觀賞曼德勒的木偶劇,這項緬甸的國粹相當有趣。幾位師傅就站在布幕後方操作木偶,觀眾可一目瞭然看到師傅們的動作與木偶維妙維肖的神情變化。尤其是每位師傅手握十幾根線,卻能不打結,可見他們需要有多少的練習,並需要有多大的專注度,才能到達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這不只是民俗技藝,而已是藝術層次。
最後意猶未盡,大陸情侶鼓吹小李帶我們去逛曼德勒的夜市。又吃又喝、開開心心,我們就在夜市裡輕鬆度過一個難忘的緬甸之夜。
在河一方有宮牆
1/2 第二天我決定租單車自由行(2000緬幣,NT60)。第一件事是要去火車站買當晚往蒲甘的車票(緬幣18000,NT540)。在緬甸搭火車是採實名制,需憑證件才能買票。曼德勒車站建築物巨大,隱約還藏著大英帝國國魂似的,令人不敢造次。
買好車票,依著地圖,我朝向伊洛瓦底江畔騎去。把單車寄放在渡輪碼頭,計畫搭渡輪到另一座遠處的古城 - 明宮(Mingun),這一趟需搭渡輪約90分鐘。
由緬族人建立、緬甸末代的貢榜王朝(又稱雍笈牙王朝) ,有位好大喜功的君王孟雲王(King Bodawpaya),他為彰顯君威,意圖建造世上最偉大的建築物 - 明根寺,不惜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可惜當時只蓋到預期三分之一的高度時,國王即駕崩,不久又遇到大地震,於是這座宮殿終究成為鏡花水月,如今幾成廢墟一片。我赤腳走到明根寺之頂,不期然心中生畏,不是攝服於皇帝的野心,而是大自然的威力,它告訴人們要謙卑敬天,厚德才能載物。
明根寺變成傳說,光看遺跡猶可感受當權者野心;坍塌了雖覺可惜,但也成就了傳奇。
除了明根寺外,明宮古城中尚有曾是世界最大的明宮大鐘、南瓜塔,以及純白的欣布米小白塔群...等景點,非常適合半日遊。
瓦城的單車騎行
再次單車上路,曼德勒市區的街道與仰光有異曲同工,她們都以第幾街為命名。而這個城市充斥著摩托車,到處橫衝直撞,空氣品質也比較不好,有人說曼德勒的別稱是瓦城,是因像破瓦片的灰塵布滿全城,貼切地註解曼德勒給人的印象。由於曼德勒位於緬甸的中北部,離滇緬邊界較近,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在此聚集,因此曼德勒也是華僑最多的緬甸大城,經濟活動特別發達。在英國殖民之前,曼德勒一直是緬甸最重要的城市與國都所在,她的地位很像斯里蘭卡的坎迪。(PS.事實上,曼德勒是因鄰近茵瓦古城,才被簡稱為瓦城。)
曼德勒還有座令人喜愛的瑪哈慕尼佛寺(Mahamuni Paya),這間佛寺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四周入口處各有一條商店街聚滿商家,販售佛教用品及鮮花。佛寺內格局恢宏深廣,宛如一座博物館,包含一間掛滿油畫的大廳,畫中紀錄了18世紀中,貢榜王朝歷代君王向外征戰的豐碩戰果,包括鎮寺的大佛以及諸多收藏的文物,都是當時的戰利品。尤其寺內莊嚴的佛像不斷吸引信眾前來禮拜,大佛身上最早只有薄薄一層金箔,經過信徒日復一日不斷貼金,整體厚度與外觀早已膨脹數倍(對比由寺方展示大佛於1984年、2010年的照片可知)。可惜唯有男眾可以親自為佛像貼金箔,女眾只能在大廳裡由電視螢幕觀看佛像,這也顯示緬甸根深蒂固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現象。
緬甸是個小乘佛教國家,他們勉力自我修持,就像在寮國龍坡邦看到的一樣,每天早上寺院裡的比丘們(男僧眾、和尚)都會成群出外接受民眾的布施供養。但穿著粉紅色袈裟的比丘尼(女僧眾、尼姑)卻是要在傍晚時才可外出化緣,連比丘、比丘尼都有不公平的待遇,更何況是普通人民。在路上,總是看到緬甸女人頭上頂著大圓盤,圓盤上或蔬菜、或木柴,或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她們真的很厲害,堅韌地扮演油麻菜籽的角色,燃燒自己、照亮家庭,宿命得辛辛苦苦。
去罷瑪哈慕尼寺,我由曼德勒的西南端,騎著單車繞著城牆,直抵東北端的柚木寺,正好已停止售票。不管我如何哀求,寺方都不通融我入內參觀,幸好想到我還有一張大陸朋友給的㬌點通票,快秀給守門員看,終於得以放行。這放大版的柚木寺雕工精細,鬼斧神工,越有年代柚木越是黑到發亮,不愧為緬甸國寶之一。
又近黃昏時分,在曼德勒除了烏本橋可以看夕陽之外,曼德勒山應該也不賴。雖然背包客棧上有人評論曼德勒山有夠無聊,但我還是想自己去走一遭,而它就在柚木寺附近而已。
把單車停在山下,從兩頭石獅鎮守的入口處,脫下鞋子,一步一步踏上有遮篷的階梯。每隔一段路就㑹遇見大佛像,也會有捐贈的功德箱。他們就是要透過不同的佛像來啟發民眾的慈悲心,結下善因緣。布施在這個相信人性本善的國度,有的是機會。
將近45分鐘的向上攀登,我終於到達曼德勒山頂,進入山頂需要購買門票(緬幣1000,NT30)。此處有絕佳的視野俯瞰曼德勒,山上有座寺廟美侖美奐,在天幕下佛寺的燈光與月光相互輝映,暮鼓晨鐘之時,彷彿佛光普照大地。在此我巧遇台灣的背包客女孩,她在途中結識當地華僑,於是特別開車載她上來。在外旅行,女生往往容易有“外遇”,例也合理。因為她還要在曼德勒待一天,我便把大陸人給我的一日券再轉送給她,這張一日券也算功德圓滿、物盡其用了。
在山上流連好一陣子,有點懶得動了,山上有些微涼卻更舒服。踩著輕鬆的腳步,緊接著下山、上路,在路上搜尋晚餐的去處,最後在旅館附近巷口看到一家生意興隆的大排檔。讓我注意的是這裡的服務生都是個兒嬌小的十三、四歲年輕人,他們都是很早就在工作的童工,因為要賺錢,他們失學,錯過學業也錯過發育。
人生的命運多舛,不禁讓人長歎晞噓,為何如此不公平? 記得司機小李曾經說過,在緬甸有辦法的人都會送小孩去新加坡念書,甚至就不回來了。為了得到更好的資源,富人總有門路鑽,但社會底層的人有時連殘渣都分不到。但願勤奮樂觀的這些年輕人,因為認命,少了貪嗔癡,迎來往後的福報。
吃完晚餐、趕回旅館、還了單車,叫了輛Taxi,就要告別短暫停留的曼德勒。晚上的瓦城燈火通明,許多夜市分布於城市各角落,感覺到這城市蓄積的動能,如這國家地底蘊藏的礦產一樣,亟待爆發。緬甸無窮的生命力,曾被軍政府壓抑五十年,如今他們要一點一滴找回往昔的榮景。起飛吧!沈睡後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