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17 06:02:35瀏覽402|回應0|推薦1 | |
緩解世代對立 文/魏世昌 大選激情過後,除了社會應回歸理性、好好療傷,修補周遭的人際關係外,更重要的還有修補年輕人與老年人對彼此的仇視和不滿。 撇開政治立場不論,台灣世代衝突,第一個最明顯的就是財富分配不均。根據瑞銀與資誠(PwC)發布的「二○一九年億萬富翁調查報告」,台灣億萬富豪總人數增至四十人,總財富則成長十一億美元,而台灣億萬富豪的平均年齡為六十九歲,高於全球平均六十四歲;其中年齡在七十歲以上富豪則有十六人。因為龐大財富的世襲,一直是造成財富極端不均,貧富差距惡化的主因,故台灣政府應就現況加快針對高財富族群課徵財富移轉稅,即調升遺產稅,對高所得族群實施最低稅負制,才能改善財富分配不均的擴大,落實世代公平。 其次,是持續高漲的不動產價格,讓年輕人越來越負擔不起,加上薪資成長速度放緩,還要生養孩子,能剩下的財富就更少了。年長者則因早期購屋,成本較低,在房產增值過程中,個人財富跟著水漲船高。根據財政部統計,二○一八年全國八○六萬戶土地持有者,七十七%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其中又以六十五歲以上者占二成八為最高。反觀同一時間,三十四歲以下族群土地持有人由五十六萬戶減少了六.二萬戶,減幅為十一.二%;四十五到五十四歲族群也減少了五.九萬戶;顯示資產分配的世代不平等惡化,是年輕人翻不了身的原因之一。 當台灣的土地普遍集中在老人手上,年輕人卻不管怎麼辛苦工作也買不起房,剝奪感油然而生,世代對立的矛盾就難以消弭。年輕人的住屋問題,除了政府建立長期穩定推動社會住宅的機制,深化社會住宅的內涵外,政府應透過囤房稅與金融等政策工具抑制投資非自住房屋,才能讓住宅去商品化,解決高房價、高空屋率扭曲現象。 如今在台灣,掌握社會諸多資源,多在六十歲上下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政府除挹注資源到老人社福外,在財富分配,政府也要進行合理的稅制改革,居住正義則要明確保障作為居住使用,而非賺錢投資,以抑制炒房歪風,接下來世代才可能消弭對立、和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