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1/03 06:23:01瀏覽351|回應0|推薦0 | |
前有楊儒門 後有李明彥 (自由時報) 文/魏世昌 打傷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李明彥是中油前派遣工,從事勞工運動,因抗議留下妨害秩序、公共危險前科。報載李到北檢時,見媒體趨前拍照,他立即高喊:「五年了,我收到超過五百份公文,寄出超過一千封信,中油、北捷、榮總照樣標,被抓到也一樣標,台北市的公司還是同間集團,只有勞工會受到迫害,這些高官、廠商完全都沒有事,被抓照樣標案,這樣吃勞工錢。」李不滿陳情派遣工問題,卻被市府吃案,做出激進的行動,只是個人情緒宣洩,還是背負現今派遣制度有許多不合理狀況的結構性問題? 筆者不禁想起以關懷及為農民發聲,並以「白米炸彈客」事件著稱的青年楊儒門。楊從小就與祖父母在彰化二林務農,農田對他們而言是這一生僅有的財產、也是唯一的依靠。但政府為了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犧牲農業的陳抗,他投書各大媒體,希望藉由媒體的力量報導台灣農民的困境,卻都石沉大海。楊儒門奔走拜訪各級政府,也都四處碰壁,被官僚體系互相踢皮球、推卸責任。眼見陳情無用、體制內的改變已然無望,他最後只能訴諸體制外的暴力進行反制及報復。 二○○三到二○○四年間,楊儒門放置十七次炸彈,地點遍布台北各地,所涉及對公共安全的影響,有人批評他是社會上的恐怖份子。問題是,何以楊儒門做出那樣方法過於偏激的行動,吾輩應當省思。難道不正是因為政府沒有妥善照顧農民,有著對政府不公的行為深感憤懣與不解嗎? 任何暴力行為都不該被合理化,即使行為人情有可原。但筆者希望輿論焦點不光僅止於集中在犯罪的偏激作為,社會應該正視弱勢族群的吶喊,不要總是逼人民到絕境,才知反撲的力量有多大!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