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止禪以牛喻 帕奧禪師
2013/09/05 09:52:41瀏覽238|回應0|推薦0
止禪
這是佛陀就安般念修行方法所作的開示。這段開示主要是教導證得禪
那的方法。經文中「在此」這兩個字是指在佛陀的教法中。這兩個字排除
了佛教以外的宗教,因為其他宗教不像佛教這樣徹底地教導安般念的修行
方法。這樣的方法只能在佛教裡找到。經上也說:「在此有(真實的)沙
門;其他教法裡沒有沙門。」
「比丘前往森林、樹下或空地」這句經文顯示禪修者培育正念的適當
處所。
一般而言,在尚未開始修行之前禪修者的心已經長時間住在聲色等欲
樂目標,不喜歡進入禪修的道路,因為他的心不習慣活在沒有欲樂的環境
裡,就像用野生的小牛來拉車一樣,牠會跑到道路之外去。之前,他的心
時常接觸及取樂於各種欲樂目標,例如好看的電影、悅耳的音樂、美味的
食物及快樂的社會生活。但現在並沒有電影、音樂等來取悅他的眼睛、耳
朵等,因此他的心有如一隻被人從水中拿出來放在乾燥地面上的魚,痛苦
地亂跳及渴望回去水中。呼吸對他那渴望欲樂的心來說,就有如乾燥的地
面一般,實在太枯燥無味了。於是在禪坐時他不專注於氣息,反而將大部
份時間用於回顧過去所享受的欲樂,或想像未來將獲得的欲樂。然而,這
只是在浪費時間,根本無助於心的培育。
為了克服這壞習慣,他必須不斷地把散亂的心引導回來,儘量長久地
專注於呼吸,以培育專注呼吸的新習慣。這就像牧牛者想馴伏喝野生母牛
奶長大的小野牛時所做的事。他帶領那頭小牛離開母牛,將它綁在一根牢
固深埋的柱子上。小牛會跳來跳去,想要逃脫。但是當牠發現無法跑掉的
時候,就會依靠那根柱子而蹲伏或躺臥。同樣地,禪修者想要馴伏長時間
喝聲色等目標美味飲料的難調之心。他引導心離開聲色等目標,進入森
林、樹下或空地,用正念之繩將心綁在呼吸這個念處目標上。他的心也會
跳來跳去,當它得不到長期慣取的目標,並且發現無法掙脫正念之繩而跑
掉的時候,最後它會依靠那個目標而以近行定或安止定坐下或躺臥。
因此古代的註釋者說:
就像想要馴伏野生小牛的人,
會將牠綁在牢固深埋的木樁,
同樣地禪修者應將自己的心,
牢牢地綁在其禪修的目標上。
如此,這樣的處所適合禪修者。所以說「這句話顯示禪修者培育正念
的適當處所。」
如果不遠離聚落,則很難成就安般念法門,因為對禪定來說,聲音好
比是尖刺一樣。相反地,在聚落以外的地方,禪修者很容易就能掌握禪修
的法門。因此世尊指出適合禪修的處所,而說:「前往森林、樹下或空地」。
佛陀就像一位精通於選擇建築地點的大師,因為他為禪修者指出適合
修行的處所。
一個善於選擇建築地點的大師看了一塊適合建築城鎮之地,從各方面
詳細考慮之後,他建議說:「就在這裡建立城鎮。」城鎮建設完成之後,
他受到皇家高度的推崇。同樣地,佛陀從各方面詳細考慮適合禪修者修行
的處所之後,他建議:「就在這裡修行此業處。」當禪修者循序漸進地證
得阿羅漢果之後,他就以這樣的話來表達對佛陀的感謝與讚歎:「世尊確
實是無上正覺者。」如此,世尊受到高度的推崇。
比丘好比是豹;像豹一樣,比丘獨自住在森林裡,克服愛欲等障礙,
達成目標。
正如一頭豹王躲藏在森林、草叢、灌木叢或山林裡,捕捉水牛、麋鹿、
山豬及其他野獸。同樣地,比丘致力於禪修,逐一地證悟四道與四果。因
此古代的註釋者說:
正如豹埋伏山林,捕捉野獸,
正覺者之子亦然,洞察敏銳,
進入於山林之中,精勤修行,
在那裡證悟聖果,殊勝至上。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hooray&aid=834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