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5 06:14:09瀏覽1098|回應0|推薦5 | |
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有兩位是出自熱門電影『投名狀』(The Warlords):劉德華(飾演趙二虎)與李連杰(飾演龐青雲)。一部電影出了兩位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也是少見的。 故事背景發生在十九世紀末清朝太平天國時期,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全劇甚為悲壯與諷刺。(註一) 有人認為,為救國救民犧牲一時以求得長治久安是可以容忍的。更有人堅信成大事者不可拘泥原則,必要時更需做些鐵石心腸違背良心的斷然舉動。並舉唐朝李世民為例,說是若無玄武門之變就輪不到他做皇帝,也就沒有貞觀之治了。據此唏噓龐青雲若不死難說不能作出利民福祉的大事業者也不在少數。 然而從我來看,在某種角度上,李世民是自衛殺人。(註二) 在帝王專制時代,奪嫡取大位之事,固然多半是雄心大志必經之路,其實在不是你死就必是我亡的宮廷內鬥時代,更多情況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和「投名狀」中為了私人利益與仕途殺人賣友,踩在兄弟的血跡上攀爬,卻自認為是成大功立大業者不可拘泥小處,不可相提并論。 而無論如何,即便龐青雲未死,且其後豐功偉業,都是以結果合理化手段殊不可取。 仔細來看,這個『為了更好的未來,總是有人要犧牲的』觀念一向在中國文化中很普遍,也非常有爭論性。但是,到了西方社會,其實是沒什麼好爭論的。答案很清楚: The ends CANNOT justify the means. 簡單地說,原因是: 第一,沒法決定這個『取捨的界限』,那些人或物可以被犧牲,那些不行。很多生命的存在價值是沒法互換的。 第二,沒人『有資格』做這種『決定』。 第三,人是會自我蒙蔽的。罪行可以用高貴的目標合理化。直到數代之後,才有可能被曝露真相,而始作俑者卻不必承擔後果。 第四,手段和目標的角色可以互換,會反噬的。 第五,沒有人看的到未來,但是能看到自我現在的狀態。 第六,沒法『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人的完整性(Integrity)完全喪失。 第七,人若賺得全世界,但賠上自己的靈魂還有什麼意義呢? 龐青雲在投名狀劇中的結局其實是被高官政治謀殺(槍擊背後)的。他的無知和自以為是的雄謀大志根本敵不過官場小頭銳面的卑劣,卻白白的找了一堆墊背的。 老實說,龐青雲是可以不必去暗殺趙二虎的,他們只要辭官歸野就可保全性命和氣節。這是一個個人選擇,龐氏不能掌握未來,但應可以守住現在。我認為導演刻意的想塑造的是龐青雲最後是死在那些懂得利用人性功名利祿的弱點的奸官之手(不是姜午陽),說是個諷刺,也算是場悲劇。 全劇在手段已施,而結果難成,為千古『成大事不拘小節』的過江之鯽奠下令人唏噓的註腳中結束。 【註一】投名狀劇情摘要 電影從1860年代 清軍將領龐青雲率兵鎮壓太平天國之亂,因為友軍「魁字營」作壁上觀而全軍覆沒。龐裝死躲過一劫,在盲流的路上和逃出土匪窩的前揚州歌女蓮生發生了一夜情。龐為了糊口,加入姜午陽招募的土匪隊伍,於搶劫官軍的糧車過程中救了姜午陽一命,也顯示出其戰鬥才華,而被姜午陽及其義兄趙二虎賞識。龐隨後發現相戀的蓮生原來已是趙二虎的女人。不久,魁字營鎮壓土匪窩,搶回糧食。龐鼓動趙、姜加入官軍,以獲得軍械糧餉,不再被欺負。為了表示團結無欺,三個人立「投名狀」結拜兄弟,以年齡最大的龐做大哥。 龐率眾投靠軍機處,成立「山字營」。山字營在龐的指揮下以少勝多,攻佔太平軍治下的滁州,聲勢大振。之後圍困蘇州。蘇州城內太平軍和城外的山字營都面臨斷糧。龐青雲被迫從老對頭魁字營處借來10天的糧食預備決一死戰。同期間,趙二虎孤身潛入蘇州,蘇州守軍將領黃文金為了士兵和百姓不被餓死,讓自己死於與趙二虎決闘的刀下,餘眾皆投降。龐卻為了節省糧食,殺死了全部投降的太平軍。龐的說法是犧牲一時為圖更大的使命。趙二虎卻因此舉有違誠信而不滿龐的舉措,遂興離去之念,反被暫時關押。 在龐青雲的謀畫之下,山字營順利取得先機攻下南京。城破之日,趙違抗龐的意願按諾主動發餉給眾官兵。龐的做大官成大事必須犧牲目前的謀略和趙的堅持過程不可毀損原則的做法形成基本的衝突。兩人的認知自此南轅北轍。 南京大勝使得龐青雲獲得慈禧太后垂青,被擢拔為兩江總督。龐氏面聖之時奏請免南京稅負三年獲准。在朝野官民眼中,功恩兩得,前程似錦。不過朝中大臣暗示:必須殺掉理念不同的趙二虎。同時間,姜午陽發現龐青雲和蓮生的姦情。在姜得知青雲欲對二虎不利之後,誤認青雲想暗殺二虎是為了搶奪蓮生,便先下手將蓮生殺害,以為可以維護二虎的性命,但是二虎依然中了龐青雲的計被暗箭射死。姜午陽最後在悲慟之下,起了殺意,埋伏在龐青雲的就任典禮上,準備刺殺龐青雲。 然而龐青雲跟姜午陽都不知道的是:就職典禮本身就是個陰謀。核心統治集團並非真心想要讓地方軍頭成為兩江總督,因此在典禮當中埋伏了槍手,想藉此將龐青雲剷除,剛好遇上姜午陽行刺,槍手的背後伏擊使得姜午陽刺殺得逞。姜午陽也誤以為是自己為二虎報仇而刺殺青雲成功。 【註二】玄武門之變前因 唐武德九年,太子李建成召喚李世民參加夜宴,在酒中下鴆毒,李世民飲酒後,突然心痛如絞,嘔吐鮮血數升,倖免一死。李淵要求李世民移師洛陽,避開兄弟紛爭。出發前,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密商打算留李世民在京,原因是『一旦出城無法控制,留在長安制服他易如反掌』,遂上奏李淵要求停止。 自此,太子、齊王。與私通的李淵妃子日夜誣陷李世民,蒙李淵聽納後,乃進一步建議李淵誅殺李世民,但李淵終究未從。 最後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共同建議李世民自保但未被采納。直到李建成推薦齊王代替李世民調動李世民的嫡系軍隊攻伐叛亂的東突厥,並密謀以餞行為餌誘秦王李世民出席,再予以撲殺,且計劃坑殺尉遲敬德等支持秦王的軍官群。 然而消息洩露,李世民在眾家臣幕僚齊心要求下,方決定發動著名的史稱玄武門之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