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悲劇
2005/09/09 16:14:37瀏覽914|回應4|推薦1

        若想要了解叔本華以及尼采的思想,那麼我們就必須追問這個問題:悲劇將人生的身不由己以及毀滅表演給我們看,我們卻能由其中獲取快感,何故?

        叔本華的答案是,悲劇展現了我們都是意志必然性的產物,甚或我們就是意志本身,皆為客體化的意志。在認識到這個真理之後,我們會產生一種「聽天由命」的感受,而達到史賓諾莎意義下的自由。

        所謂史賓諾莎的自由,並非我們對於自身的行為擁有絕對的主控權,而是意指在永恆形象的觀照之下,我們了解到自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達到萬物為太一的深刻體認。

        尼采的答案則類同於叔本華,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尼采提到了一則神話:米達斯(Midas)國王在樹林中追捕酒神僕從西雷奈斯(Silenus),在幾次徒勞無功之後,米達斯終於抓到了這位神祇,於是米達斯問道:「人類最大的幸福是什麼?」西雷奈斯本來不欲回答,但在米達斯數次的逼問之下,一陣尖銳刺耳的笑聲從這半人半神的嘴裡傳出:「可憐的人啊,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何要逼我說出那你最好不要聽到之事呢?那對你們最大的幸福,你們永遠得不到了,那就是從未出生。不過還有次好的予你們,便是馬上死去。」尼采認為:悲劇就是希臘人在體認到西雷奈斯的可怕智慧之後,並不對人生絕望,所調和出來的產物。「真理是醜陋的,憑藉藝術,我們才不致枯萎。」

        但這僅只是不枯萎罷了,什麼才是那已經過橋的超越之人的形象呢?尼采這樣描繪道:「站在最高山上的人,笑看人生舞台上的一切真假悲劇。」呵,但是,又有誰是聳立在最高的山上呢?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stynova&aid=59359

 回應文章

destynova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呃....
2005/09/14 00:32

希望我沒把你搞糊塗,畢竟我也不是很了解這些思想.

會打這些文字,也只是中秋快到了,說來應應景而已.

至於說到宗教嘛,我只大概熟悉基督教.而基督教是不會導人往這方面想的,因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是不應該想太多的.

畢竟,知識善惡樹並不是生命樹嘛.呵呵.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哲學
2005/09/12 23:44

Nova

>>>可以把我們想像為臥夢螺館裡的天使,而天使不過是某人腦袋裡頭的一種形象的客體化罷了
如果不是Nova這麼比喻,我的腦袋就會短路。
我的感覺,好像宗教才能引導人往這方面這麼想,嗯......Nova,我這樣想會不會很怪啊?



destynova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史賓諾莎認為
2005/09/09 22:31

宇宙萬物都是上帝/自然.

換言之,我就是你,你也是我,我們都是上帝的一個小部分.

這有點不太好解釋.

叔本華則是認為,萬物皆可還原為意志.

粗略言之,消化器官就是食慾的客體化.

打個比喻,blue可以把我們想像為臥夢螺館裡的天使,而天使不過是某人腦袋裡頭的一種形象的客體化罷了.

以清晰一點的話來說明史賓諾莎的自由人的概念:自由人就是意識到宇宙的統一性及整體性,發現萬物必然和不可避免的活動的認可及容忍.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生哲學
2005/09/09 22:03

>>>所謂史賓諾莎的自由,並非我們對於自身的行為擁有絕對的主控權,而是意指在永恆形象的觀照之下,我們了解到自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達到萬物為太一的深刻體認。
Nova,太難了,
另一種說法,
人終其一生,或許都會要問:『
我從那裡來?我的價值是什麼?我出生於這個自然界又有何意義?』,
人類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定位,即使分心,很快的,心又回到自己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