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河中石獸有感
2005/06/09 23:40:33瀏覽1559|回應0|推薦1

清人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一個河中撈石獸的故事。原文如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這個故事頗負盛名,不少報刊在說明邏輯推理不一定可靠時,更會將此文當作論證。

結果呢,正好呼應了紀昀所謂「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蓋石獸不可能逆流而上,能把它往上推的力量,恐怕就只有知識份子的一廂情願。

首先,固然於石獸迎水處,有可能因受反激之力,岸沙被沖成坑穴,但亦要坑穴比石獸沉入河沙之深更為深,石獸才有可能掉落坑穴之中。如此說來,倘若石獸果真倒擲而上數里之遙,則其入沙也應有數里之深。再者,若由能量守恆的觀點來看,在系統中沒有力量能對石獸作功,促使其重力位能提升,那麼石獸要如何能逆流而上呢?整體觀之,老河兵的推論不合事實,不但不是什麼「實踐出真理」的好榜樣,反而只是失敗的邏輯推論而得的荒謬結果。

倘若要說河中石獸,真有告訴我們什麼道德教訓的話,不如說它只凸顯了一個事實,不過就是某些人文知識份子,缺乏科學素養罷了。河中石獸一文最大的價值,恐怕是作為一種反諷性的存在吧。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stynova&aid=1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