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8雲林生活工藝節」~在土庫庄役場展出~帶你體驗工藝日常的樂趣
2018/01/28 18:33:44瀏覽382|回應0|推薦4

台北細雨綿綿,又濕又冷,但在中部的雲林有一群人正熱心地打造一個把工藝注入日常生活裡,透過百工茶聚.手作工藝等例如:植物染、摺紙藝術、彩繪、手工餅乾、各類型飾品製作等的體驗活動,加上由雲科大張文山教授所指導的雲科大設計系的學生們學期成果展,並同時在這活動展出,感覺這就是一個值得觀賞的,熱鬧畫面,有興趣的朋友,趕快出發嚕 ! 

2018雲林生活工藝節」 地址 :土庫鎮中山路252號 

主辦單位縣政府表示雲林各鄉鎮文化底蘊豐沛,生活工藝各有特色,為推動雲林生活工藝運動,舉辦雲林首次的生活工藝節,除宣傳鄉鎮文化,也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走進鄉鎮,讓小鎮文化能被重視,發展愈在地、愈國際的環境。為雲林開創出「文化生活」與「創新工藝」的「在地根經濟」示範群聚效果,提升雲林農鄉精神的創新力與知名度。

(照片由張文山教授提供)

日常生活之中,生活工藝是無處不在的文化體現,一桌、一椅、一盤、一物,堆疊出庶民生活中的美好品味。2018/01/27.28第一次舉辦的「雲林生活工藝節」,為了推廣社會大眾對於生活工藝的品味,還特別讓工藝職人與一般大眾有共同交流的機會,因此活動期間還安排了許多工藝職人的日常情境、生活工藝手作體驗單元、情境環境,以及工藝小旅行等知性節目,讓參加民眾對雲林的生活工藝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幕後的功臣就是雲林科技大學 - 張文山教授 !

張文山教授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isualdue?pnref=lhc.friends

每一分都要精彩,每一秒都要感動

這次的策展,有別於一般的靜態展示,也有別於大眾熟悉的市集擺攤,這次張教授安排了 [大師講座][職人展演][手作體驗][工藝家群聚市集][精品展售][工藝戳戳樂]、以及每天100位工藝好禮,全部集中在兩天做精彩放送,教授認為第一次試辦,就要做到極致,讓 [極致試辦]成為不可超越的代名詞,希望大家來現場體驗我們雲林生活工藝的喜樂。[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5 ]

在這以「百工茶聚─談日常」為題,呈現「大師講座」

生活工藝的職人,其實是常民文化的守護者。平日,這裡每月舉辦一次百工茶聚,群聚了雲林的許多生活工藝職人,共享資源與分享經驗,早已是成為大家互相扶持的夥伴,在資源缺乏的鄉鎮中,這樣的群聚關係成了大家以工藝發展地方創生的力量。

此次的策展,特別在百工茶聚的夥伴中,挑甄選了12位生活工藝職人,以個人掛報與工作情境相互搭配的方式,展現他們的生活姿態,每一個立座展面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熱愛生活的執著,以及他們對自己家鄉的熱情,每一位職人都是我誠心的推薦,他們是鄉鎮裡巷弄中常民文化的守護者,也是家鄉生活工藝的推動者,樸實的外表有著堅毅的信念,值得大家為他們喝采。[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7 ]

張文山教授 深感大學社會責任與在地實踐的重要 (本文由張文山教授提供)

現代企業在經營與追求獲利的同時,時常結合企業能力為社會與環境做出具體貢獻,此為各界熟知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臺灣有158所大專校院,約123萬名大學生,是極具協助社會進歩的動力來源,而大專校院在區域資源配置上,更是獲得政府關注及投入,因此大專校院應透過主動積極合作,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實踐大學 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2017年在教育部的USR政策推動之下,各大學更積極思考連結地方社區與在地實踐的方向與做法,每一所大學不應該只在自己的學術象牙塔中,應該和當地中小學、當地政府合作,以及鄰近的鄉鎮社區形成一種共創與共榮關係,並在區域發展上扮演關鍵的地方智庫角色,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解決問題,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協助區域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藉由學習過程,讓大學生「被社區需要」,凝聚對區域發展的認同,不要只為念書而念書,而是對社會有貢獻,對社會產生影響力。我們除了將大學體制帶入鄉鎮之外,師生也長期蹲點在社區,透過此次「雲林生活工藝產業發展計畫」的引導,以及「雲林生活工藝節」的群聚連結,讓在地的大學與地方鄉鎮產生關係,共同為地方創造優質環境與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才,這是大學的責任,也是地方的福氣。[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6 ]

這位是南投竹山『懷山石竹藝工坊』的主人,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最佳見證-黃建達 達哥,他認為竹子是竹山的寶貝卻是人人垂手可得、透過認識竹工博藝的氛圍,更體認竹子獨特溫暖的竹工藝世界例如:竹編、竹管傢俱藝術、竹雕等等;於是燃起他便以竹子為創作素材,成立『懷山石竹藝工坊』,去年他更受文山老師的邀請,到雲科大跟學生分享竹藝,他感佩文山老師的精神與旺盛的精力,引領學生們策展與佈展,細膩的情境,讓工藝職人相輝應。

『懷山石竹藝工坊』的竹藝作品

『懷山石竹藝工坊』主人-達哥
受邀雲科大視覺廣告設計系學生,分享如何做好一把手工竹摺扇
而學生設計的扇面作品,
透過達哥的巧手協助也完成淑女迷你扇作品呢

生活工藝職人的精彩,不是在作品的展現,而是在工作桌上的日常! 

教授說喜歡看工藝職人專心工作的表情,更喜歡閱覽他們留在工作桌上的專業軌跡,一個桌台就是一個世界,一個桌台就是一代歲月,工作桌上的精采值得你我仔細用心去品味,只要探詢下去,絕對是一場極致之旅。這次的策展,為大家準備的12位職人桌台,希望朋友們能跟著去閱覽他們的精彩。[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3 ]

達哥很生活平實的分享,深受學生熱烈的回響 
( 照片由 達哥提供)

堅持用情境式展示來談我們的日常,以生活來談我們的生活美學與人文素養。

工藝好物並非一定要高閣置放,工藝好物本來就很日常,生活工藝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忙碌的我們早已忽視了仰頭的窗花、庭院旁的花磚、茶几上的陶杯、書桌上的筆筒、梳妝台上的髮簪 ...,它們竟然可以充滿美感與質感,所以教授堅持用情境式展示拾起大家的記憶,用空間氛圍帶出大家的回憶。而策展團隊以生動親近的生活經歷,營造出大家願意去看、去感覺、去理解、去探索的知性情境,加強參觀者主動接觸的意願,提昇大家對生活工藝學習的態度強化了傳統展示學習的不足,藉由引發參觀者進一步體會我們生活的日常就是我們的生活的工藝。[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1 ]

雲林生活工藝,匠人生活的日常精神

生活工藝匠人不只要修練技藝,更要修練品德,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禮讚,更是一種活態度,教授認為要培育一流的生活工藝匠人,生活的日常就應該有所堅持,應該有所學習,以下是給生活工藝匠人的33條日常精神,也是給自己的33條修練,分享給熱愛生活的朋友 (張文山 編撰(2018);參考來源:秋山利輝,匠人精神。)

 生活工藝匠人的33條日常精神 ]

1.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熟練使用工具的人;2.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隨時準備好工具的人;3.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不浪費工藝材料的人;4.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保持整潔工作環境的人;5.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樂於分享經驗的人;6.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經常打招呼的人;7.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和藹可親與好相處的人;8.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好好回應的人;9.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10.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做好自我介紹的人;11.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好好發表意見的人;12.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善於溝通協調的人;13.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融入社區與人群的人;14.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為人著想的人;15.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樂於助人的人;16.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明白自身立場的人;17.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積極思考的人;18.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樂觀開朗的人;19.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對理念執著的人;20.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有責任心的人;

21.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有時間觀念的人;22.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擁有工作節奏的人;23.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謹慎花費的人;24.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25.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注重儀容的人;26.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懂得生活的人;27.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寬待他人的人;28.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以身作則的人;29.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樂於提攜人才的人;30.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懂得自然生態與四季規律的人;31.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能夠珍惜大地資源的人;32.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善於記錄工法與技能的人;33. 匠人生活的日常,應該是一位善於紀錄簡要日常工作報告的人。

雲林,生活文化底蘊深厚,生活工藝源鄉!

舉辦雲林生活工藝節,是希望能讓民眾了解,雲林除了是農業大縣之外,也是生活工藝源鄉。透過雲林生活工藝計畫的在地化經營,期望雲林逐漸形成有別於都會的,屬於雲林鄉土的、雲林生活的、雲林親合的,以及雲林人與人交融的在地美好生活產業,在這個微產業的結構中,可以看到雲林農鄉生活中的智慧、土地積累的結晶、感恩惜福的應用,以及充滿對老天、對四季、對節氣的所有感念,在地經營雖然辛苦,但卻是充實與充滿熱情的。[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9 ]

生活工藝節是地方特色活動,也是從持續到永續到人才培育。

這是最後一項策展重要的分享理念,攸關高教深耕地方的真確性,非口號、非政治,就從我們的日常開始。如果雲林生活工藝節能透過地方大學的助力而年年舉辦,那就將是高教深耕地方的真實實踐,更是培育地方人才與創造地方特色的一種模式,可以從個體到群聚,從持續再到永續,期許一個十年願景的展開,就從雲林生活工藝節的開展![雲林生活工藝節-張文山教授策展理念-10 ]

讓在地生活理念與創意設計精神結合

雲林生活工藝節,是持續日常文化與鄉土情感的參透。

竹山小鎮的何培鈞也支持透過【辦活動】跟【展現生活方式】讓創作與生活結合,而精彩的雲林生活工藝節,就是【雲林科技大學張文山老師】投入的在地價值重建的發展模式,並非只是一場熱鬧的文創活動,其中的價值模組導入的機制與概念,非常值得在全台鄉鎮,社區與部落的團隊與青年朋友們來學習與交流。(唯一可惜只展兩天),但相信讓觀賞的來賓,除了剛好體驗整場次,有吃有玩的熱絡活動外,發揮見學精神,發掘文山老師細膩觀察之後的演繹做法,值得全台鄉鎮,社區與部落的團隊與青年朋友們,這是一場值得學習交流的好機會。

感恩張文山教授的分享,台灣需要更多真正愛台灣有執行力的勇者 !

的移動城堡,哪裡有愛,就哪裡去 !

GO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yang99&aid=110036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