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答客問之七
2008/02/12 21:04:44瀏覽399|回應0|推薦5

答客問之七

1.          人如何在一個組織中實現自我價值?

人藉著組織的參與,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價值。

人藉著組織的參與,在實現自我價值中提升組織的價值,而擴大自己的貢獻價值

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第一就是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理想,

第二就是獲得別人的接受與認同,

第三就是在機會中而獲得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不能沒有理想。組織就是共同理想的結合。

單獨一個人而沒有組織可以參與,

又沒有組織可以學習與奉獻,

因此沒有實現二字,自我價值將是空虛的。

2.          再多的理論與學習,似乎對現實生活當中的不圓滿,仍然缺乏正面向上的思考。是自我成長的不足,還是時候未到?

現實的不圓滿是正常。現實的不滿也是正常。

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十全十美、不是完美無缺。

認知不完美的事實,就是一種正面思考。

正面思考是一種存心觀念,也是一種態度。

轉化巨大慾望為巨大突破,開始於一個決心。

即使未成功,這個自我改變的決心的突破。

就是正面思考。

缺乏正面向上的思考,不是自我成長的不足,也不是時候未到,

而是醞釀期間,轉心轉念的努力決心不夠

加一把力,多一點決心。

3.          無為而治,無論在個人或組織是有可能存在的嗎?

如果組織的每一個人都能自動自發、主動積極的自我管理。

其實,管理經營者就可以無為而治。

人人自我管理,就能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一種存心觀念?還是一種管理制度?

老莊哲學以無為而治出名。但是老莊之治在法自然、法天。

天而後有地,地而後有將(管理者),將而後有法(法制規矩)。

名稱無為,實則有為。

如果人人依天、法天而行。管理者之將,最少資源消耗卻事半功倍。

不是不可能存在,而是建立在組織成員的正確理念與心態。

組織共識與自我管理是無為而治的兩大要件。

4.          何謂「慈悲」?

        慈,梵語 maitryamaitr,巴利語 metti

悲,梵語 karu  a,巴利語同。

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

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

二者合稱為慈悲。

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

又其悲心廣大無盡,故稱無蓋大悲(無有更廣、更大、更上於此悲者)。 

大智度論卷二十九將慈、悲賅攝於四無量心中,而分別稱為慈無量與悲無量。

大智度論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五等載,慈悲有三種

()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之慈悲亦屬此種,故亦稱小悲。

()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係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

()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係佛獨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稱為大慈大悲(梵 mah -maitr -mah -karu)、大慈悲。

以上三種慈悲,並稱為三緣慈悲、三種緣慈,或三慈。

5.          如何作到「慈悲」?

這是實踐與否!聽聞慈悲之真意,要作與不作的心念抉擇問題!

作的時候是何種心態?有所求?有所為而為?

真正的慈悲是無所求之行為。

練習之建議有三。

第一步練習:佈施。佈施時間、金錢,讓人改過遷善而明心見性。

第二步練習:茹素。不讓自己身體成為眾生之墳場。不讓眾生因我而死。

第三步練習:傳道。將大道傳遍天下。

6.          如何做好「慈悲」?

下一個境界是持久與否之堅定心!

堅定心發出於是就有考驗

折磨考驗中見真章,才見真慈悲還是假慈悲!

持之以恆的慈悲才是真慈悲。

作好慈悲就是堅定不移之心念。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d168168&aid=161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