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4 00:10:16瀏覽6117|回應0|推薦5 | |
. 地球上的外星書「伏尼契手稿」 專家破身世之謎(2011/02/13 11:47)
記者鮑蓉蓉/綜合報導
===================================================== 伏尼契手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伏尼契手稿是一份內容不明的神秘書籍,附有插圖,2011年透過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出其書成於十五世紀初,書中所用字母及語言至今無人能識別。作者不詳。這份手稿被發現以來,專業和業餘的譯解密碼員,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頂尖解碼專家,都積極研究它,但是連片言隻字也未能破譯。一連串的失敗令伏尼契手稿儼然成為密碼術歷史中的聖杯。不過,有不少人認為,手稿只不過是場惡作劇——因為書中的符號排列全無意義可言。 伏尼契全名威爾弗雷德·麥可·伏尼契(Wilfrid Michael Voynich),生於俄羅斯帝國科夫諾省現立陶宛北部。1912年,這位波裔美國書商獲得此書,故手稿以他的名字命名。2005年,這部書被耶魯大學貝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收藏,編號MS408。伏尼契的妻子是小說《牛虻》的作者、愛爾蘭作家莉蓮·伏尼契。 [編輯] 內容伏尼契手稿全書大約240頁,用上等牛犢皮紙(vellum parchment)製成,書頁碼有跳頁。這表明伏尼契獲得之前就已經散失了部分書頁。書中的文字和素描圖都是用鵝毛筆寫就,圖畫上的彩色部分應該是後期才補上的。 [編輯] 例證手稿內的插圖對於揭露書中內容未能有太大幫助,但是藉著插圖卻可以看出全書分為六個「篇章」或「章節」(sections),每篇的風格和主題各有不同。除了最後一篇全以文字寫成之外,手稿內的每頁最少都有一幅插圖。每個章節的慣用名稱詳見如下:
[編輯] 原文由右邊不對稱的段落推斷,文字是由左至右書寫。段落沒有明顯的標點符號。從流暢的字型及排列整齊,似乎謄寫員清楚明白自己在寫什麼,而不是落筆前故意逐字編造。 手稿含有17萬個字跡,字跡之間有窄分隔,大部分由一至兩筆寫成。一套有20至30種不同字跡的字母系統幾乎說明了整個手稿。關於某些字跡是否為個別字母存在一些爭論。部分奇怪的字母僅出現一或兩次。較闊的分隔可分辨出約3.5萬個不同長度的「詞彙」,大致符合語音學的規律,例如部分字母在每一個詞彙經常出現(正如英語的韻母)等。 統計分析發現,文稿的文字規律與自然語言類似。例如,詞彙的出現頻率符合齊夫定律,而詞彙的熵(每詞約10位元)亦與英語或拉丁語相類似。 然而,手稿的語言與歐洲語言不太相似。例如,幾乎沒有詞彙是多過10個字母,亦幾乎沒有1或2個字母的詞彙。詞彙內的字母分布獨特,有些字母僅出現在字首,有些在字尾,有些在詞彙中間,這特點與阿拉伯字母相似,但不見於拉丁字母、希臘字母或西里爾字母。詞彙的重複程度也高於一般歐洲語言。同一詞彙可能一氣出現三次(相當於在英語出現and and and)。統計學上,手稿的詞彙數目相對較少。 [編輯] 作者推測有不少人被推測為伏尼契手稿的原作者。這裡只是一些最知名的人物。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