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7 17:48:25瀏覽628|回應0|推薦0 | |
成佛之道(偈頌)
第一章 歸敬三寶 有海無邊際,世間多憂苦,流轉起還沒,何處是依怙?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 國家治還亂,器界成復毀:世間諸可樂,無事可依怙。 鬼神好凶殺,欲天耽諸欲,獨梵依慢住,亦非歸依處。 歸依處處求,求之遍十方,究竟歸依處,三寶最吉祥! 正法以為身,淨慧以為命,智月朗秋空,禮佛兩足尊。 三世佛無量,十方佛亦爾。悲願來濁世,禮佛釋迦文。 智圓悲無極,斷障無餘習,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別。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無人,彼岸林泉樂,禮法離欲尊。 正法妙難思,善淨常安樂,依古仙人道,能入於涅槃。 依法以攝僧,和樂淨為本,事和或理和,禮僧眾中尊。 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隨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城。 三寶真實德,無漏性清淨。化世真亦俗,佛法得長存。 自誓盡形壽,歸依佛法僧,至心修供養,時念諸勝利。 此歸依最尊,此歸依最勝,不由餘歸依,得樂得安隱。 所說歸依者,信願以為體;歸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濟。 若人自歸命,自力自依止,是人則能契,歸依真實義。 第二章 聞法趣入 由聞知諸法,由聞遮眾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如器受於水,如地植於種,應離三種失,諦聽善思念。 病想醫藥想,殷重療治想,隨聞如說行,佛說法如鏡。 趣入正法者,應親近善士,證教達實性,悲愍巧為說。 觀德莫觀失,隨順莫違逆。佛說滿梵行,學者應尊敬。 離彼三途苦,不生長壽天,佛世生中國,根具離邪見。 生死流轉中,人身最難得。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 難得今已得,精勤修法行,莫使入寶山,垂手歎空歸。 聞法而發心,隨機成差別。下求增上生,現樂後亦樂。 中發出離心,涅槃解脫樂。最上菩提心,悲智究竟樂。 依下能起上,依上能攝下;隨機五三異,歸極唯一大。 不滯於中下,亦不棄中下,圓攝向佛乘,不謗於正法。 第三章 五乘共法 正信歸依者,應修於正見,及修於正命,勝進不為難。 所說正見者,人生之正觀。心淨或不淨,利他或損他; 善行不善行,佛子應諦察。有報必由業,微小轉廣大, 能引或能滿,決定或不定,現生或後報,諸業不失壞。 隨業報善惡,五趣常流轉,隨重或隨習,或復隨憶念, 由業往後有,薪盡火相傳。生死常相續,聖者得解脫, 凡聖縛脫異,深信勿疑惑。流轉五趣中,身心多苦迫。 大地獄極熱,近邊遍遊歷,八寒及孤獨,是諸苦中極。 旁生種種異,吞噉驅使苦。餓鬼常饑渴,不淨以為食。 悉由三不善,惡行之所感。人中苦樂雜,升沈之樞紐; 人本誤鬼本,習俗謬相沿。天趣初欲界,色及無色界。 身勝壽亦勝,樂勝定亦勝。諸苦由惡業,樂由善業集。 苦樂隨業盡,修善宜積極。若時能行善,而未作善業, 一旦苦果臨,爾時復何為?求人而得人,修天不生天。 勤修三福行,願生佛陀前。依資具得樂,依施得資具; 故佛為眾生,先讚布施福。施以捨以利,由悲由敬別,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施應如法施,勿隨至怖報, 求報及習先,希天要名等。克己以利他,堅忍持淨戒。 以己度他情,莫殺莫行杖,勿盜勿邪淫,勿作虛誑語, 飲酒敗眾德,佛子應受持。五戒盡形壽,眾福之所歸。 加行日夜戒,隨順出離者。不殺盜邪淫,不妄語兩舌, 不惡口綺語,離貪瞋邪見。諸善之根本,佛說十善業, 人天善所依,三乘聖法立。欲樂不可著,散亂多眾苦, 依慈住淨戒,修定最為樂。調攝於三事,心一境名定。 漸離於分別,苦樂次第盡。四禪四空處,慈等四無量, 佛說諸定法,次第而修習。布施多雜染,禪定向獨善, 依人向佛道,戒行為宗要。心性怯畏者,佛說應修念。 繫念佛法僧,戒施天功德。如入光明聚,陰暗一時失。 正念彌勒尊,求生彼淨土,法門最希有,近易普及故。 見佛時聞法,何憂於退墮? 第四章 三乘共法 一切行無常,說諸受皆苦;緣此生厭離,向於解脫道。 隨機立三乘,正化於聲聞。解脫道遠離,苦樂之二邊: 順攝樂行者,在家修法行;順攝苦行者,出家作沙門。 此或樂獨住;或樂人間住。或是隨信行;或是隨法行。 雖復種種性,同修出離行。佛說解脫道,四諦與緣起, 甚深諸佛法,由是而顯示。苦集與滅道,是謂四聖諦。 苦者求不得,怨會愛別離,生老與病死,總由五蘊聚。 所謂五蘊者,色受想行識,取識處處住,染著不能離。 此復由六處,取境而生識。或六界和合,世間苦唯爾。 苦生由業集,業集復由惑,發業與潤生,緣會感苦果。 業有身語意,善惡及不動。業滅如種習,百千劫不失, 隨業感生死,不出於三界。煩惱貪瞋癡,不善之根本, 癡如醉如迷,瞋重貪過深。佛攝諸煩惱,見愛慢無明。 我我所攝故,死生永相續。苦集相鉤纏,死生從緣起, 佛說十二支,如城如果樹。無明之所覆,愛結之所繫, 有識身相續,相續而不已。緣識有名色,從是有六處, 根境相涉觸,從觸生於受,緣受起於愛,愛增則名取, 因是集後有,生老死相隨。滅應滅於惑,惑滅則苦滅, 解脫於癡愛,現證寂滅樂。能滅苦集者,唯有一乘道。 三學八正道,能入於涅槃。初增上尸羅,心地淨增上, 護心令不犯,別別得解脫。在家五八戒,如前之所說。 出家戒類五: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及式叉摩那。 於中具足戒,戒法之最勝,殷重所受得,護持莫失壞。 極重戒有四:淫行不與取,殺人大妄語,破失沙門性。 餘戒輕或重,犯者勿覆藏,出罪還清淨,不悔得安樂。 能持於淨戒,三業咸清淨。密護於根門,飲食知節量, 勤修寤瑜伽,依正知而住。知足心遠離,順於解脫乘。 此能淨尸羅,亦是定方便。進修於定學,離五欲五蓋。 不淨及持息,是名二甘露。依此而攝心,攝心得正定。 能發真慧者,佛說有七依。增上慧學者,即出世正見。 佛為阿難說:緣起義甚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無常空無我,惟世俗假有。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緣起空寂性,義倍復甚深。此是佛所說,緣起中道義, 不著有無見,正見得解脫。又復正見者,即是四諦慧; 如實知四諦,應斷及應修,惑苦滅應證,由滅得涅槃。 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依俗契真實,正觀法如是。 正思向於厭,向離欲及滅。正語業及命,淨戒以為性。 始則直其見,次則淨其行;足目兩相成,能達於彼岸。 正勤遍策發,由念得正定,依定起證慧,慧成得解脫。 佛說諸道品,總集三十七,道同隨機異,或是淺深別。 此是聖所行,此是聖所證,三乘諸聖者,一味涅槃城。 通論解脫道,經於種熟脫,修證有遲速,非由利鈍別。 見此正法者,初名須陀洹,三結斷無餘,無量生死息。 二名斯陀含,進薄修斷惑。三名阿那含,離欲不復還。 斷惑究竟者,名曰阿羅漢,畢故不造新,生死更無緣。 此或慧解脫,或是俱解脫。六通及三明,世間上福田。 明淨恒不動,如日處晴空;一切世間行,不染如蓮華。 或不由他覺,從於遠離生,名辟支迦佛,合說為二乘。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迴入於大乘。 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 或以信願入,或智或悲入。或依聲聞入,或天或人入。 趣入大乘者,直入或迴入,相應諸教法,實說方便說。 眾生有佛性,理性亦行性。初以習成性,次依性成習; 以是待修習,一切佛皆成。發心名菩薩,眾生之上首。 世出世功德,悉由菩薩有。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 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門,善修一切行; 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菩薩之學處,十善行為本, 攝為三聚戒,七眾所通行。退失菩提心,嫉慳與瞋慢, 障於利他行,違失大乘戒。總攝菩提道,六度與四攝; 漸入於諸地,圓滿佛功德。身及諸受用,三世一切善, 為利諸眾生,無惜而行施。下士為己施;中士解脫施; 利他一切施,是則名大士。財法無畏施;難施殷勤施。 聞施心歡喜,勝於寂滅樂。或有不應施,自他及所為。 施以捨心勝,常修於意樂。三輪處處著,是施名世間; 三輪空相應,出世波羅蜜。戒斷於損他,普施無所畏。 失戒眾患本,惡趣亦貧困。持戒三善本:增上決定勝; 為他淨尸羅,則入於大乘。受持淨戒者,如護於浮囊。 不輕於毀犯,持犯俱不著。攝護於眾生,菩薩修忍度。 耐怨安受苦,及諦察法忍。瞋他有何益?自他增憂苦。 瞋火燒善根,忍則五德具。施戒及安忍,多為在家說。 廣聚福資糧,是佛色身因。佛說精進度,福智之資糧。 無厭心如海,力盡而不止。推延著世樂,自輕心怯弱。 滿果亦難行,久處於生死,資糧廣無邊,練心勿退屈! 怯弱下劣者,希求易行道。佛有勝方便,攝護於初心。 於中殊勝者,往生極樂土,彌陀佛力持,不退於菩提。 不捨現法樂,而向於菩提,藥師大悲願,東方現淨土。 勝解堅固力,歡喜休息力,能修於四力,精進不為難! 三乘諸勝德,悉由定慧生。修習止觀者,應先修習止; 止成觀乃成,次第法如是。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 由滅五過失,勤修八斷行。懈怠為定障,信勤等對治。 正念曾習緣,令心不餘散,明記不忘念,安住而明顯。 聖說是所緣,能淨惑障者,或順於正理,能向於出離。 大乘多修習,念佛與念息。念佛由意念,真佛非像佛; 觀相而持心,善識於方便。念息數隨止,非風非喘氣。 覺了沈與掉,正知不散亂。為斷而作行,切勿隨彼轉。 滅時正直行,斷於功行失。內住亦續住,安住復近住, 調順及寂靜,次最極寂靜,專注於一趣,等持無作行: 聖說止方便,不越九住心。若得輕安樂,是名止成就。 明顯無分別,及妙輕安樂,是道內外共,由觀成差別。 般若波羅蜜,最尊最第一!解脫之所依,諸佛所從出。 現證由修得,修復由思聞;善友及多聞,實為慧所依。 般若本無二,隨機行有別;般若諸經論,於此最親切。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依俗得真諦,依真得解脫。 世俗假施設,名言識所識。名假受法假,正倒善分別。 自性如何有?是觀順勝義。苦因於惑業,業惑由分別, 分別由戲論,戲論依空滅。諸法因緣生,緣生無性空; 空故不生滅,常住寂靜相。法不自他生,不共不無因; 觀是法空性,一切本不生。我不即是蘊,亦復非離蘊, 不屬不相在,是故知無我。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諸法性尚空,何況於彼我!惑業由分別,分別由於心, 心復依於身,是故先觀身。無我無我所,內外一切離, 盡息諸分別,是為契真實。真實無分別,勿流於邪計! 修習中觀行,無自性分別。以無性正見,觀察及安住。 止觀互相應,善入於寂滅。善哉真般若!善哉真解脫! 依無等聖智,圓滿諸功德!法性本無二,隨機說成異。 了義不了義,智者善抉擇。諸法從緣起,緣起無性空; 空故從緣起,一切法成立。現空中道義,如上之所說。 一切法無性,善入者能入。或五事不具,佛復解深密。 或是無自性,或是自相有。緣起自相有,即虛妄分別。 依識立緣起,因果善成立。心外法非有,心識理非無。 達無境唯識,能入於真實。或以生滅法,縛脫難可立, 畏於無我句,佛又方便攝。甚深如來藏,是善不善因。 無始習所熏,名為阿賴耶。由此有生死,及涅槃證得。 佛說法空性,以為如來藏。真如無差別,勿濫外道見! 方便轉轉勝,法空性無二。智者善貫攝,一道一清淨。 成熟眾生道,佛說以四攝:布施及愛語,利行與同事。 初修菩提心,習行十善業;成就心不退,入於大乘道。 以諸勝解行,廣集二資糧;經一無數劫,證入於聖位。 初住極喜地,生諸如來家,斷除三種結,施德最增勝。 戒德滿清淨,名為離垢地。發光地忍勝,慧火除諸冥。 進滿修覺分,燄慧見無餘。難勝靜慮勝,善達諸諦理。 第六現前地,慧勝住滅定,佛法皆現見,緣起真實性。 常寂常悲念,勝出於二乘。遠行於滅定,念念能起入; 方便度熾然,二僧祇劫滿。進入不動地,無相無功用, 盡斷三界惑,大願極清淨。以如幻三昧,三有普現身。 善慧無礙解,圓淨一切力。第十法雲地,諸佛光灌頂, 智增澍法雨,長善如大雲。菩薩所修道,三祇歷十地。 頓入與漸入,隨機有差別。三僧祇劫滿,登於妙覺地。 佛身最寂滅,平等無分別。如彼摩尼珠,妙用利群生。 法性所流身,念念現一切:佛事菩薩事,二乘眾生事; 三世盡十方,依正悉無礙。於一現一切,一切入於一。 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不護,妙智佛功德。 佛住於淨土,十八事圓滿;與諸菩薩眾,受用於法樂。 諸法真實義,及證真實慧,無變異差別,是故無別乘。 佛得不動身,悲願化三有,示淨或示穢,咸令入涅槃。 為除眾疲乏,化作可愛城;終示真實相,故唯一佛乘。 一切諸善法,同歸於佛道;所有眾生類,究竟得成佛。 同歸於佛道 所有眾生類 究竟得成佛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