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1 23:05:15瀏覽287|回應0|推薦3 | |
所謂的「評論」該如何解讀呢?我總是對這名詞感到敏感,稍有相關的字詞便急於了解分析,想要觀察評論者議論的角度,那成了我關注的重點。
我總認為要評論一件人事物需要許多工夫累積,這從議論的切入點是否客觀可見到評論者的功力。畢竟評論的者需要消化這些事物的所有狀態,站在一種經過觀察、分析、綜合、結論的四項過程而生的感受,藉此表達出個人的價值評斷。我將評論的狀態分解成此四項概括性。
既然是評論,其議論的判準是繫在個人的主觀價值上,其中所闡發的許多想法,皆是設立在自身所已建立的事物價值取向。評論的立足點並沒有所謂的好或壞,僅有客觀與較不客觀的分別。
我將客觀與較不客觀作這樣解釋:所謂的客觀,並非是作者的論點站在第三人的絕對客觀作發論,倒不如說是其議論的出發點較能受大多數人接受。評論當中所用的媒介較廣較深,有著可作參考的價值,我將之作客觀想。較不客觀,則是評論所用之媒介較少,其中所談及的各種想法僅能引起少數人共鳴,算是較小眾的觀點。
兩者相較之下,因為事物的評判皆出自個人的主觀價值,若在評論時所依憑的媒介越接近所探討的議題,則越能趨顯議題的整體價值,比較出其中的許多細節。當然,有時候攝取過多的媒介也並非好事,客觀與否仍須取決於評論者的當下價值觀。議事者的思維若本身已有既定的價值觀感,儘管已有許多專業的媒介,也可能導致評論的準則偏差。
新詩,這是友人在文學長期耕耘的重要領域。他在此書寫、觀看並學習當代新詩名家的作品。對於詩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與見解,其能力是我所景仰的。近日友人開始評論新詩,將對象作品做了研究、探討,給詩的作者提供了許多建議。這是良善的,我對此行為持樂觀地態度;只是,這使我有了些想法,我想到「感覺」這字眼,將其做了些區別、比較。
從前,我習慣在看完一部小說作品時,總會書寫一份關於此書的觀感。我習慣將這類文章定位成評論的性質(因為我察覺,我的文字總是過於尖銳,是朝著文本的整體架構做比較、批判,接著直接表述出自己的感觀)。我總認為這是屬於我自身的價值思想,並不需考慮他人想法。若顧慮此,或許我們所議論的東西就成了附庸他人的價值物,這是非常糟糕的。那時的我總這樣的認為。
後來,輾轉開始接觸與文學評論相關的文本,這種與自主價值有著極密切的「評論」定義,開始與我心中所想的有了差別,這使我重新看待。
評論?這字眼的包袱過於強大,畢竟這需建構在「類客觀」的思維基礎上。其需要相當多的非主觀價值堆砌,儘管仍須藉由某個主觀者做組合,在本非主觀意義的客觀價值上,做出較能受普羅大眾所認同的概括價值。此價值雖非永恆的,但仍具一定的時代意義性(那時期)。
評論根本無法客觀,但仍可接近客觀。若評論者的價值意義是建立在非健全、非可領屬此時代的價值性,使對當下產生一定的意義影響,我想,將其稱作感想,其中的沉重意義或許不被輕易遭人誤解。評論總需要考量多方面,失去某個基礎點的一味探究,將會失去平衡。
關於「評論」我是這樣嚴肅的看待的,你是站在什麼基礎上去作評論呢,朋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