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崇禧和陶鈞
2016/07/22 01:12:07瀏覽282|回應0|推薦1

19278月,蔣介石在國民黨幾乎所有實力派的合力下終於下野,桂系亦終於實現擴軍。至年底,新桂系由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一個軍擴編為第7軍、第13軍、第15軍、第18軍、第19軍。

 

我們來看看軍長名錄:

7軍:夏威;

13軍:白崇禧;

15軍:黃紹竑;

18軍:陶鈞;

19軍:胡宗鐸。

 

19267月北伐出師時,這五人軍階最高的是黃紹竑、白崇禧,分任第7軍黨代表、北伐軍代總參謀長;

夏威、胡宗鐸分任旅長,按照廣東國民革命軍的編制,相當於師長;

陶鈞則是李明瑞第1旅的團長。

 

看完這份軍長名單,桂系能不失敗嗎?

上將和上校在出師一年半以後,成為平級軍官。

 

黃紹竑擔任軍長是可以理解的,第7軍出師時共22個團,12個團跟隨李宗仁北伐,其餘10個團由黃紹竑指揮,留守廣西;次年8月擴軍後,留守廣西的部隊整編為第15軍,黃紹竑出任軍長,可謂理所當然可白崇禧這個北伐軍的參謀長,注意,不是第7軍的參謀長,是整個國軍的參謀長,他為什麼非要擔任軍長呢?

 

我們都知道,桂系在19294月的大失敗,重要原因是李明瑞叛變。

李明瑞為什麼會叛變呢?

 

隨李宗仁北伐的四位旅長(師長)為:李明瑞、夏威、胡宗鐸、鐘祖培。

這四人中,夏威率先於19276月升任第7軍軍長;8月,胡宗鐸升任第19軍軍長;其後,桂系又先後成立第1318軍,按照正常邏輯,除非李明瑞、鐘祖培犯下重大過失,否則這二位晉任軍長,應是最順理成章的發展軌跡。

 

很可惜,桂系有個人號稱小諸葛,他一定要桂系走一條不成體統、匪夷所思的道路;於是,便出現了白總參謀長、陶團長各自分享一個軍長職務,而最應出任該職的依然如故。

 

先談談白崇禧。蔣介石在下野前夕,逮捕了第10軍軍長王天培;蔣下野後,白崇禧逮捕了第14軍軍長賴世璜,隨後便以這兩個軍合編為第13軍,白參謀長便成了白軍長。

 

1927年底,蔣介石複出,白崇禧準備率領13軍由京滬線開往桂系的大本營湖北,結果13軍的三位師長無一人願意追隨白崇禧,白氏怒不可遏,遂下令將獄中的賴世璜槍斃以洩憤,隻身前往武漢。

抵漢後,以唐生智投降的部隊及一部分廣西新兵再次建立第13軍,當然,軍長還是白諸葛。

 

192712月,桂系成立了1318兩個軍,所有第七軍將領都認為兩軍軍長由鐘祖培、李明瑞出任,那是最合適不過,但白崇禧不但自己霸佔了13軍,又要求讓原李明瑞下屬的團長陶鈞出任18軍軍長。如果你是鐘祖培、李明瑞,如果你一直英勇作戰,戰功赫赫,你會不會對李宗仁、白崇禧反戈一擊?

如果你是北伐出師時的團長,見陶鈞莫名其妙升任軍長,你會不會對這個集團倍感失望?

 

白崇禧自己醉心于軍長,那是他不甘心只做幕僚長,非要做獨當一面的部隊長;他非要排擠鐘祖培、李明瑞,那是因為鐘、李二人是隨李宗仁出生入死,六萬大山去來的人,而非黃紹竑、白崇禧系統的人;鐘、李自然不會對白崇禧那麼順從,在他們心目中,桂系領袖只有一個:李宗仁。

野心勃勃的白崇禧不能容忍,白氏這個人是要控制桂系的。

 

白崇禧為什麼不提拔師長,非要讓原來的團長一躍為師長的上級長官?那是他想仿效張發奎。

 

北伐之初,張發奎12師副師長為朱暉日,有團長4人:許志銳、繆培南、黃琪翔、葉挺;一年以後,黃琪翔出任第四軍軍長,朱暉日出任第十一軍軍長。像黃琪翔、朱暉日這樣一年之內連升四級,轟動一時。

 

白崇禧也想北伐鋼軍和北伐鐵軍一樣,製造些聳人聽聞的故事,於是,陶團長變成陶軍長,上校變成上將。

可惜,白軍長忘了另一件事,張發奎第二方面軍共八個師,中共南昌暴動後,該軍只剩下三個師,其餘葉挺、蔡廷鍇、賀龍等人皆叛變而去。

 

這樣的下場,白崇禧選擇性失憶了;於是,他走上了與張發奎同樣的人生歷程。19284月,白崇禧率領五個軍二次北伐,屯兵于冀東;19293月,白崇禧集團悉數叛變,白軍長隻身南逃,其下場比之張發奎尚且不如。白崇禧、張發奎,這便是野心勃勃、嘩眾取寵者的警誡。實際上,張發奎雖讓黃琪翔一年升四級,但並無任何一個原來黃琪翔的上級因此成為黃的下級,可白崇禧卻讓鐘、李兩師長成為陶團長的下級,終於令桂系不得人心而瓦解。

 

192712月,白崇禧若能摒棄個人好惡,以實際才幹、資歷、戰功為考量,讓鐘祖培、李明瑞升任軍長,桂系將領還會離心離德、分崩離析嗎?

最可笑,白氏所倚重的陶鈞,在蔣桂戰爭中,一槍未發,便繳械投降。師徒二人,可謂交相輝映,一時瑜亮。

 

抗戰爆發,193910月廖磊病逝,白崇禧的「黃琪翔症候」再度發作,這次他直接邀請黃琪翔本人出任桂系第11集團軍總司令。如此迷戀黃琪翔,何不隨黃氏一起投奔中共?

歷史上,能讓白崇禧得享大名,只因李宗仁雅量寬宏;只可惜,最終白崇禧還是和李宗仁分道揚鑣,去到臺灣投靠蔣介石,了此一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6712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