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7/09 14:28:43瀏覽1950|回應11|推薦8 | |
近日,北大教授李義虎、張植榮等人發表《海峽兩岸輿情調研與分析》,引起部分台灣媒體關注,甚而中華民國總統府亦做出相應回應,表示「以謙虛的心態接受並以此作為施政的參考依據」。 李院長所作的研究報告真的具有參考價值嗎?在該報告中有一重要選項:阻礙兩岸統一的主因是什麽?這一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在大陸,即使升鬥小民都知道答案是什麽:兩岸不同的政治體制。 然而,這一路人皆知的答案,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先生卻故作不知,他為本題設置了「台獨勢力的幹擾」、「美國及其他外國勢力的幹擾」、「台灣政府不願統一」、「台灣民眾不願統一」等選項,答題者只能在李院長設置的選項中進行有限的選擇,否則,即成無效問卷。 北大的建校宗旨就在於「有容乃大」,成就一份真正具有參考、研究價值的學術報告,更需具備開放、包容,在學術自由的指引下,提供實情,為當政者及廣大民眾服務。 在台灣,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一再指出兩岸間目前最大的區隔就是「是否擁有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而馬英九所推出的一國兩區及台灣目前的憲法也是指:自由地區、大陸地區。如果大陸地區同樣也是施行民主憲政、多黨競選制,則兩岸同為自由地區,即使馬英九本人再保守,亦不再有任何理由反對國家統一;而民進黨屆時勢必會大分裂,頑固的台獨主義者不可能繼續成為民進黨的主流,就如謝長廷所說,「讓他們去加入台聯黨吧」。 阻礙中國統一的最大因素,在海峽兩岸人所盡知,惟獨那些戴慣有色眼鏡,看不得「自由」二字的北大教授們仍然在那裡掩耳盜鈴、避重就輕,推出一些所謂科研報告來魚目混珠,掩蓋事實真相。 胡適言:自由不是一班跪著的奴才所能造就的。希望李院長們能盡快站起來,甩脫犬儒的心魔,即使不敢讓學生們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回答,也可以在人為設立的選項中加上一條:「如果大陸進行民主政治改革,是否能有力推動兩岸統一?」。如果連加上這一選項的心胸都沒有,那還是盡快把這份新鮮出爐的學術報告扔進它該去的地方吧。 在李院長的報告中,關於誰是中國的真正法統,有52%答卷者表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數據意味著有高達48%的答卷者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是中國的唯一法統繼承者是有商榷空間的,這無疑是中華民國的大勝利。若考慮到這是在大陸北京所作的調查,及馬政府強調「不統不獨」的曖昧路線對廣大陸生的熱情造成挫傷兩大背景下,仍有這一數據顯示,亦足可為北京執政者做一驚醒。 若該問題在政治空氣稍顯寬鬆的南方地區提問,如南京、上海、廣州、杭州,又或馬政府在統獨問題上稍顯積極,相信48%立即將變身為84%。當然,也要視乎李院長們有無平和包容的心態,在這一問題中加上一條選項:「自1912年至今,能夠代表中國法統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要使用模糊的所謂「大中國」來和「法統」相對應。 李院長在對該報告所做的說明中,有這樣一段話:兩岸未來如何走向和平統一,須雙方價值契合;對於兩岸統一來說,最重要待解決的問題是兩岸定位,其中最主要的是台灣定位問題。這一解釋,顯然自相矛盾,李院長明知「價值契合」的關鍵性,卻依然堅持將台灣定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認為這是兩岸統一「最重要待解決的問題」。 去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表示,「如果現在在大陸讓人民投票選舉執政黨,共產黨一定選不過國民黨」。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海峽兩岸輿情調研與分析》,還應再加上一個提問,「如果可以投票選舉執政黨,你在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當中,會投票給誰?」。在報告中如果能有這一問題的出現,無論結果如何,中國的國家統一則必將為期不遠,兩岸的政治家們、商人們、媒體們,也不必再繼續糾結於如何「以小事大」、所謂的「大智慧」中,可以轉而將智慧用到該用的地方上去。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