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雨下鐘山(七十一)中共發動淮海戰役是戰略英明還是敗著?
2016/07/13 07:07:43瀏覽536|回應0|推薦3

19481015日,在杜聿明準備離開徐州,赴商丘率領邱清泉、黃百韜、孫元良、馮治安四個兵團反攻山東的當天,杜聿明被蔣介石叫至東北,蔣希望實現由杜聿明取代衛立煌;

 

劉峙提議由宋希濂接替杜聿明指揮華東國軍,但宋希濂拒絕就職;整裝待發的邱黃諸兵團,無所適從;反攻山東遂告流產。

 

之後,國防部根據守江必先守淮原則,制定兩項計畫,一是帶有決戰目的的徐蚌會戰計畫,一是純粹防守的淮河防衛計畫。

 

徐蚌會戰計畫:以精銳的兩個軍留守徐州,其他所有部隊後撤至徐州至蚌埠津浦線兩側,由留守兩軍利用徐州的完備防禦工事,以最大犧牲,損折共軍實力,在徐州即將被攻陷前,國軍北上與共軍在徐蚌間做大決戰。

 

淮河防守計畫:全部國軍撤至淮河南岸,構築堅固防線;在長江以南編練200萬新軍,在一年以後,對共軍展開反攻。

 

蔣介石在這兩個方案間,始終猶豫不決;隨後,何應欽、顧祝同向蔣介石建議長江以北所有部隊由白崇禧統一指揮,倒底實施何種方案,由白崇禧決定;為防止蔣介石認為他們投靠桂系,何、顧特地向蔣介石聲明:在擊敗華東共軍後,取消白氏統一指揮權。

蔣介石表示,可以讓白崇禧一直指揮下去。

 

1029日,白氏應約飛抵南京,同意統一指揮徐州、華中兩剿總,並決定執行徐蚌會戰計畫,表示立即調張淦、黃維兩兵團開赴徐蚌;顧祝同隨即命令徐州剿總主要將領30日至南京,接受白崇禧命令;30日清晨,白崇禧飛返武漢,抵漢後,電告顧祝同,拒絕指揮徐蚌會戰。

 

111日,蔣介石令白崇禧將黃維兵團調至徐蚌戰場,10日之前必須到達皖北;白崇禧接令後命黃維與張淦一起開赴豫西剿匪;

 

114日,顧祝同飛至徐州,部署實施徐蚌會戰;5日,蔣介石令黃維無需聽從華中剿總命令,立刻開赴徐蚌;6日,黃維兵團倉猝東進,同日,共軍展開淮海戰役,以殲滅黃百韜,攻佔蘇北為作戰目的;118日,馮治安部叛變;10日,黃百韜兵團被共軍包圍。

 

在這裡,有兩個問題:

一、關於共軍:

林彪此時在東北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其80萬大軍入關後,中共贏得全國政權的機率已幾乎難以逆轉,國軍唯一的機會就是中共自己犯下戰略性錯誤或美蘇開戰,否則,廖耀湘兵團在遼西覆沒之時,已宣判了中華民國的死刑。

 

那麼,毛澤東、粟裕在194811月初發動淮海戰役,是正確的戰略還是錯誤的呢?

顯然,在戰略上,是根本錯誤。

 

國軍要逆轉,取得爭勝負的機會,只有一個可能:在林彪渡過黃河前,徹底擊潰華東、華中共軍;反之,陳粟、劉鄧共軍只要守住已基本佔領山東全境、河南大部的戰果,靜待北方共軍南下,屆時可謂穩操勝券。

 

但粟裕、劉伯承急於與林彪搶功,不耐等林彪南下,便發動淮海決戰,實際上,這是一場雙方各50%勝機的決戰;有50%的勝機,國軍就有逆轉黨國命運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可以說,是共產黨自行奉送的。

 

事實證明,粟裕企圖在五日內殲滅黃百韜兵團,完全是癡人說夢,實際上,如果不是馮治安部叛變,黃百韜全軍已安全抵達徐州,粟裕的戰略構想完全落空。很可惜,由於國軍統帥的昏聵,內部派系的傾軋,最後,共產黨的戰略錯誤竟演變成奇跡般的偉大勝利。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6595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