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貧者恆貧的百分之四,又有何益?
2012/04/23 04:56:13瀏覽183|回應0|推薦2

今年3月5日,溫家寶在人大會議表示,2012年大陸教育支出將達到2兆1984.63億元人民幣,1993年所提出的占GDP比例4%目標,將於今年實現。溫的講話在大陸官媒立即得到響應,認為「這體現了黨和國家關注民生、振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

中國大陸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的真實現狀是怎樣呢?首先,4%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標準,現行國際平均水準為6%,如果說我們低於美國、日本、韓國的7%以上,尚能理解,但面對印度的7.1%也可振振有辭嗎?實際上,哥倫比亞、古巴、約旦、秘魯等經濟落後國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為5.6%,遠超過中國大陸,當今世界大部分貧困國家包括非洲的均值都已在4%以上。在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這個所謂「金磚國家俱樂部」中,中國大陸的教育支出比例排名墊底;更令人感到刺激的是,已然掀起「茉莉花革命」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他們的前政權雖然令人民厭惡,但這些國家已經實現從小學到大學的全民免費教育。看來,任何稍有良知、對國家未來尚有些許責任感的政權都會將教育視為頭等大事,不敢稍懈。

其次,大陸政府的這兩兆多億元教育支出,都用到哪裡去了?1993年,大陸政府提出要在二十一世紀初建立100所居有世界一流水準的大學,名為「211工程」;1998年5月,江澤民指示要重點扶持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名為「985工程」。大陸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全部投入到這兩大工程中,包括北大、清華等112所大學。而一般性高校、廣大中小學、幼兒園等基礎教育經費全部需要地方政府承擔,中小學教師工資均由地方財政支出。

而大陸的現狀是農村及中西部地區教師工資收入極其微薄,學校教育設施簡陋陳舊,大多數學校無力承擔學生交通、飲食等正常職責,以至於全國各地校車傾覆、食物中毒等悲劇屢見不鮮。東部沿海地區如江浙滬,雖勉強能達到4%的國際最低標準,但政府投入所佔比例亦不足1/3,2/3以上經費是家長們用自己的工薪在支撐,而東部各大城市由於地方財政嚴重不足,各中小學校便巧立名目,自謀求財之道。於是,「贊助費」、「擇校費」等各種巨額強攤費用應運而生,若說校方是「豪奪」,則教師亦不甘後人,以變相推銷書籍、舉行各式活動、競賽等名義而「巧取」,各地及中央兩級政府每年接獲此類投訴不計其數,然大陸當局為貫徹領導意圖,保障兩大重點工程的實施,對基礎教育的種種弊端視若無睹,而地方首長每每面對民眾,便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狀,大談黨和國家一向關注民生、支持教育。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尚且如此,而很多中西部縣市,財政為赤字,他們如何編排出4%來投入教育?拋開越貧困的縣市政府辦公樓越豪華的怪像不談,單就現實而言,他財政預算赤字,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與投入,你要他如何達標,如何發展教育改變落後面貌?而對於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面貌,溫家寶先生亦曾多次實地探訪,想必心中有數,不勞筆者贅言。

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財政負擔的最終責任,通過平衡各地區之間教育條件(特別是基礎教育條件),來保證所有社會成員享有均等教育機會的責任與義務,此乃一個國家的合法政府、有道義的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

今日之北大、清華已然足夠富麗堂皇,繼續每年投入巨資到這些院校,就能振興中國教育事業嗎?北大、清華缺的是錢嗎?是學術空氣的自由。大學之道在於「有容乃大」,沒有學術自由,沒有包容之心,投入一萬億就能換回諾貝爾獎?換回世界學術界的仰慕?

大陸教育現行制度令富者愈富、貧者恆貧,此等百分之四不僅不是當局的光榮,而是其掩蓋不肯切實改革教育制度,迴避頭重腳輕的倒金字塔怪像的遮羞布罷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636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