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蔣奉安是家事更是國事
2012/04/17 06:05:45瀏覽309|回應0|推薦2

在南京鐘山南麓、紫霞湖東岸,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間,坐落著一座方亭,曰「正氣亭」(意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熟悉南京掌故的人都知道,蔣介石於1946年12月選定此地為自己身後的棲身之地,該亭於次年12月建成。「正氣亭」之匾額及楹聯「浩氣遠連忠烈塔,紫霞籠罩寶珠峰」均由蔣介石親題,落款「民國三十六年九月蔣氏中正」;並由立法院院長孫科撰寫《正氣亭記》,以為標識。直至今日,「正氣亭」仍然靜靜的躺在紫霞湖畔,等待主人的歸來,惟亭中的青天白日圖案格外醒目。蔣介石選擇此處因其畢生以孫中山的學生和信徒自居,希望死後亦能守望孫總理。

1975年4月5日,遵照蔣公生前要回葬南京鐘山的意願,在其病逝當晚,蔣經國與宋美齡商量後,決定將其靈柩暫厝於慈湖,以待將來歸葬於南京。

近日,民進党立委薛淩就五指山國軍公墓「蔣陵」荒廢六年問題,向政府提出質詢。接著,國防部將「球」踢給內政部,內政部將「球」再轉拋給蔣氏遺屬。

若兩蔣是國家普通公民,其後事一切遵從蔣家人的意願自是再正常不過,但兩蔣又怎會是普通公民?數十年來,政府派出衛兵為其護靈;又撥款、劃地為其建造陵墓。而蔣家對這一切甘之如飴,視為理所應當。可見,蔣家人自己也明白兩蔣身後事,非尋常自家事,而是一樁國事。

基於兩蔣的特殊身份,其奉安於何處,中國國民黨應有自己堅決的主張,蔣家遺屬的意見只能提供參考,而決不能本末倒置,將一切責任推給蔣家後人。

新北五指山、桃園慈湖、南京中山陵、奉化溪口四地之中,兩蔣最終應奉安何處才是正途,在台國民黨至今態度曖昧,蔣氏遺屬則各說各話,舉棋不定。此情此景,難免令人唏噓不已。

中國國民黨每遇大事、關鍵時刻,往往展現其怯懦、卸責的一面,若連兩蔣身後事這樣的遺願都不能謹從,甚而南轅北轍,又有何面目肅立於兩蔣靈前?

因為蔣公遺願歸葬於南京中山陵旁,其地政治敏感性不言而喻,中共方面是不願蔣公葬於南京中山陵旁的。但因為中共的反對,國民黨就可以喪失立場,推諉卸責了嗎?

1982年7月,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廖承志曾以蔣經國舊同學的名義,寫信給經國先生,內言:「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統一之後,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孝心」。當然,廖承志是要求有回報的,這個回報就是「統一之後」,而這個「統一」自然是中共模式的統一。

如今,整整30年過去了,中共能否正視歷史,不索取眼前政治利益,承認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之合法性,承認蔣介石是一位愛國者,已成為兩蔣能否實現遺願,奉安大陸的關鍵。

毋庸諱言,蔣介石身上也有很多缺點,其一生都在民主與專制間徘徊,更要對中華民國失去大陸疆土負上首要的責任。然而,不能因此而否認,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在北伐、抗日這兩役有重大貢獻於國家,尤其在抗戰時期,蔣公意志堅定,百折不撓,是當之無愧的抗戰全國領袖;不幸失敗去台後,不受美政府之迫誘,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號召全台人民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國家日後實現統一埋下伏筆。

盼中共能夠展現兩岸和解的最大誠意,襄助國民黨人完成蔣公「無論生死皆追隨、守望孫總理」的終生願望。蔣介石若能歸葬於中山陵旁,其政治意義之深遠,不可估量。

說起來,蔣的際遇與其導師孫中山頗為相似,孫文1925年病逝於北京之時,因遺願葬於南京鐘山,而彼時國民政府尚蟄居於兩粵,南京似非其力所能及。然當時的北洋軍政府,雖未提供便利,亦未阻撓其敵人在南京建陵。難道中共領導人的器度尚不及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等一干舊軍閥嗎?

而對於國民黨人而言,須深切意識到兩蔣奉安已絕非蔣家的單純家事,而是事關中華民國是否能得到尊重和認可,中國歷史是否能還原其本來面目的國事。蔣經國可以按照中共及蔣氏遺屬的願望,歸葬於溪口;而蔣介石只有按照其本人意願奉安於南京中山陵,其他任何選項都是對歷史、對中華民國的侮辱。國民黨人應堅定意志、堅守主張,矢志完成蔣公遺願,除此之外,勿做他圖。亦只有如此,兩岸目前政治互信的僵局方有望取得重大轉機。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634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