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是兩岸互信的最後舞台
2012/04/10 20:35:25瀏覽128|回應0|推薦0

自連戰2005年首訪大陸以來,「互信」這個詞彙便頻頻被兩岸學術界、輿論界的專家們提及,每每言及總是對兩岸當局間缺乏互信充滿遺憾,似乎應彼此信任對方才是王道。

 

互信分為軍事互信、政治互信兩種。在軍事上,雖然尚未簽立「兩岸軍事互信協議」,但實際上,兩岸現狀已比歷史上任何時期任何國家間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都更值得信任。台北政權還有意反攻大陸,已成為往事;而只要地球上沒有「台灣共和國」的出現,北京政權亦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武力犯台。因為不僅台灣人民不答應,包括大陸多數人民在內的全球華人都不會諒解。中共當局絕不致玩火自焚,在極端現象未出現的情勢下輕舉妄動。

 

至於在東南沿海,中共所佈置的這些導彈,其目標是威嚇台灣,還是威嚇釣魚島?筆者傾向於後者,而前者更可能是台灣內部某些政治利益集團用來裹挾台灣人民的謊言。

 

如果說,在軍事互信方面,兩岸是未簽而猶勝於簽,那麼在政治互信上,則確實是互相非常的不信任。但這一狀況非常正常、非常應當。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共歷經數十年你死我活的殘酷搏殺,如果現階段忽然彼此信任有加,只能說明兩黨兩政府都不配做執政黨。

 

尤其對於國民黨來說,從19379月國民政府發表的《對中共共赴國難宣言的聲明》,到194510月《政府與中共會談紀要》的簽署,這兩份文件也許不是國民黨丟失大陸的罪魁禍首,但處理該問題的幼稚與中共的狠辣老練卻對照鮮明。我們中國人常說,事不過三,如果現今的國民黨還未能吸取前車之鑑,那還真不如散夥算了。

 

更何況國共兩黨至今在意識形態、價值取向上都有根本性的迴異,因此雙方「互不信任」根本就理應如此,有何值得埋怨的呢?

 

如何解開兩岸政治互信的死結,公平而言,需要共產黨一方多付出、多努力一點。如果把中華民國政府比喻為受過欺侮、蒙受重創的一方,那麼共產黨作為勝利者,恐怕不能讓受害方首先展現誠意吧?如此,未免欺人太甚了。

 

或許有人會說,你所提的那兩份文件反映的都是過往的歷史恩怨,參與者是毛澤東、周恩來,現今不是號稱「一笑泯恩仇」了嗎?我們不能用有色眼鏡與歷史成見來看待現今的共產黨人,等等。

 

本來,有個天造地設的地方,最能展現當代共產黨人的誠信,就是香港的「一國兩制」早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時,鄧小平就說:搞好香港的「一國兩制」,為將來解決台灣問題作出樣板。

 

以常理論,在台灣問題還沒有在「一國兩制」的旗幟下最終解決之前,中共本應對香港事務採取百般容忍的立場,哪怕是做戲,也要做給台灣人民看一看。令人不解的是,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卻不時有抗議中共幹預香港內政,違背「港人治港」的承諾,屢屢拂逆香港民意的消息傳來。而最近一屆的特首選舉,亦被外界廣泛質疑為「鳥籠內的選舉」。

 

難道北京當局並不擔心香港問題會影響台灣的民意嗎?難道單憑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和即將去到台灣的陸資,就可以令「一國兩制」深入人心而扭轉乾坤嗎?

 

十數年來,兩岸經濟交流愈密切、政治互信愈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共作為國共內戰的獲益者,卻未能適時展現優容異端、目光長遠、重信守諾的胸襟,應對此現狀負上最大責任。

 

歷史仍然給了當代共產黨人一個展現誠信的機會,根據此前北京與香港各政治派別達成的協議,在2017年,香港應出現真正的民主直選。這一天,是否能真正到來,不僅是中共實踐「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最後時機,也是兩岸政治互信得以突破的唯一契機。如果連香港都無法實現民主直選,則兩岸互信終將遙遙無期。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631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