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人民對於中華民國定位的落差
2011/12/11 02:06:50瀏覽184|回應1|推薦0

拜讀了範疇先生與筆名「為艾發炎」的先生為了艾未未的某言論在《旺報》一來一往之交鋒,有些感慨,望與兩位先生交流。

從范、為兩位先生截然不同的觀感,可見大陸與台灣兩地人民對於民主的價值觀、對於「中國」的定位落差是相當大的。

對於以劉曉波、艾未未為代表的民主人士在大陸所受到的迫害,我想,廣大的中國大陸民眾,最希望看到的是對岸中華民國的政治家站出來,為營救他們而能竭盡全力,尤其是中國國民黨。一個馬英九的聲音之價值遠大於一百個歐巴馬、一百個默克爾。

國民黨不敢大聲

所有同情劉、艾之遭遇的華人包括艾未未本人都很遺憾的看到,現實是歐美等國領袖不斷為營救他們而對大陸當局進行譴責,甚而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以為聲援。而在此期間中華民國的兩大黨態度是曖昧的,鑒於民進黨的政治立場,及其與北京當局互動管道有限,因此它對於聲援大陸民主人士並不積極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國國民黨在這兩年不僅對於聲援大陸民主人士無甚熱情,即連「六四運動」的紀念規格亦逐年降低,聲音亦日趨微弱。

其原因為何,只因兩岸人民對於「中華民國」的歷史定位落差過大,對於大陸人民而言,習慣性的將「中華民國」定位為涵包大陸在內的一個完整「中國」的名稱,因此不時有大陸遊客在台北向中華民國總統府對自己在大陸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提出申告;而對於台灣民眾而言,「中華民國」僅限於台灣而已,更不要提有心人士刻意與大陸進行切割了。

似艾未未這樣的藝術家、民主人士,身為大陸人民之一份子,亦概莫能例外。即使全世界對於推動中國大陸政治民主化都噤口不言,置身事外,對於大陸民眾都是無所謂的,唯獨不能缺席的是中華民國政壇,是中國國民黨。而事實卻恰恰相反,艾未未在絕望中說出:北的政界表現得很曖昧,作為一個小島政治完全屈服於強權,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明眼人望而即知,這是一句反諷語。可惜範疇先生出於「小島」的意識形態,硬生生搞出什麼「大中國意識」、「平民意識」,甚而將列寧、格瓦拉也扯了進來。

陸人感情難接受

中國國民黨不願為劉曉波、艾未未他們與大陸當局撕破臉,原因很簡單,現今的國民黨只為兩千三百萬灣人民服務,為了大陸民主人士擺脫禁錮而影響兩岸生意往來,會影響灣人民的經濟收入,從而會影響到國民黨在台灣的執政權,不得不在此問題上表現曖昧,完全屈服於強權。這些行為,對於台灣人和國民黨來說很正常,而對於大陸人民卻在感情上極其難以接受,這是兩岸人民對於「中華民國」的歷史定位的巨大落差所造成的,艾未未的反諷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焉能歸罪於艾未未潛意識裏有「強權意識」,缺乏「平民精神」?

最後要說的是,兩岸人民對「中華民國」歷史定位之偏差、理解之不同,鴻溝之巨大,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不幸。不知,範疇先生是否又要怪罪筆者有「大民族」意識?當然,即使怪罪也要說,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有資格爲了生意爲了金錢與北京當局眉目傳情,對大陸民主人士的非人待遇噤若寒蟬,唯獨中華民國政壇沒有這個資格,除非他們真的不想再做中國人了,已完全離棄了國父孫文,背叛了中華民國「建國綱領」,真的把自己定位為「小島政治」,若事實果然如此,只能說艾未未眼光透徹,焉能反咬一口而強辯呢?不知范先生與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以為然否?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5919101

 回應文章

影幻
台灣算是一個民族多元融合的社會
2011/12/13 16:59
台灣算是一個民族多元融合的社會
從明鄭時期 漢人與原著民通婚,平埔族的消失
日據時代,也推行了一段時間的皇民化政策,連高山部落也無法倖免
(不想被同化的,就跟著莫那魯道一起去霧社殺日本人了)
當時的台灣人,都有自己的日本名字了
可惜日本戰敗.....台灣又被國民政府接收
當時的台灣在日本的保護之下,可以說是只要奉公守法就能安居樂業
所以對於大陸來的那些兵痞實在是沒有好感(當時兵源大都是拉丁與抽丁..素質比不上日軍)
後來隨著大陸戰局的失利,國府轉進台灣,要糧要地,就是拿國營股票來向各地地主徵收(除了台泥...其他都是賠錢貨)
各地士紳不滿想反抗...於是就爆發了228事件,台灣本土權力階層被一網打盡
一堆人被收押入獄,最後不明不白死在獄中,所以台灣人對於大陸來的政權...並無好感

經過世代交替,新出生的一輩,普遍都能以台灣人的身份自居 <--民族多元融合
所以現在再跟我們說什麼三民主義 反攻大陸,那都已經是老一輩的事情了,跟我們無關
我們只想好好的在這個海島過活,利用美國與中國的對立 左右逢源,盡量為2300萬人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