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此等台灣人,實令人鄙夷
2014/03/20 18:35:10瀏覽628|回應0|推薦17

筆者一直深信,「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無分其膚色、文化、宗教,都有好人和壞人」。因此,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講求種族平等的人。即使,從小,身邊的人們都說上海人小氣、排外、自傲,不易相處,我也不以為然;即使,整個社會輿論都在以「窮山惡水出刁民」來諷刺河南人,我也不能苟同。

近年來,大陸某些知名學者,對辛亥革命、對孫中山,提出不少批評,認為同盟會的黨徒們,為了爭奪權力,一味煽動國民,不惜以暴力革命、流血的方式,推翻滿清政權,以逞其私慾,使得滿清當局原本按部就班的憲政改革半途而廢,導致中國直至今日仍未實現真正的憲政;而在近期的昆明流血事件後,孫文身上又被這些學者按上了另一個標籤:「恐怖分子」,因為在清末,同盟會最擅長的就是暗殺、炸彈襲擊。

這些大教授、大學者,似乎有意無意的忘記了三民主義的第一條:民族主義;更忘記了同盟會黨綱的第一句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學者們又以大英帝國、日本帝國為例,認為實現憲改,未必要推翻皇帝,決不能動輒暴力革命,最重要的是穩定、循序漸進。

這些高人們似乎又忘了日本國幾乎100%是同一種族;英國雖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四族共和,但英格蘭人卻是最大族群。時光倒退至1911年,如果當時的中國是宋帝國趙氏,或明帝國的朱氏秉政,進行憲改,相信孫文及其同道必會與政府合作,而不再有所謂「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一說。

這些學富五車的學者們尤其令人難以接受的觀點:孫文及其領導的同盟會是個恐怖組織。同盟會所暗殺的對象皆為滿清各省督撫、或皇親貴戚,有以無辜平民為目標的襲擊行動嗎?

為何在大陸會悄然發生貶抑辛亥革命、打壓孫中山的逆流,倒並非本文要探討的重點,而是通過這一交流,筆者發現自己還是有種族歧視的思想,並非原以為的眾生平等,在骨子裡對於曾經征服華夏的滿、蒙、日等還是有敵意的,對於某些學者所鼓吹的各族共和,無分華夷,終是無法接受。

既然承認自己有種族歧視的思想,那麼,當今世界,應歧視怎樣的民族呢?思前想後,發現確有一個歧視的對象:泰國人及其同道。為何?因為「契約精神」。

 四年一次的大選就是一種契約,願賭服輸,「契約精神」是一種風範、一種素質,除非你有對手在選舉中舞弊的證據,否則,你心中再不情願,也應體面的祝賀對手;又或者,當選者在執政期內,有賣國、貪瀆這樣的明確事例發生,而司法機構無所作為,你才可考慮以暴力的方式,阻撓政府正常運作,甚而衝擊、霸佔政府機構。否則,你的這些行止,都是對「契約精神」的挑戰與踐踏,願賭不服輸,輸了便耍賴,這樣的民族,值得別人尊重與信任嗎?

近日,台灣部分民眾衝擊立法院,毆打警員,毀壞政府辦公用品,已突破了民主政治的底線。自己無能,無法佔據立法院的多數席位,為達成阻撓某項議案表決進程之目的,便採取如此手段,與無賴何異?與中國大陸文革期間,動輒砸爛公檢法的紅衛兵小將們,又有何異?

在立法院處於少數、在大選中敗北,這說明你的思想、你的政見尚無法代表台灣人民的主流,你應痛定思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期在下次競選中扭轉乾坤,而決不能以暴力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這是對民主政治的反動。

此前,台灣政治的不當舉止尚僅限於立法委員之間的肢體衝突,已處於可接受的底線,而此次某些民眾對立法院的衝擊,充分暴露了台灣某些族群素質之低下,實令人鄙夷。

一直以來,都希望台灣的民主政治或能成為大陸之表率,甚而是燈塔。只可惜,這是怎樣的一座燈塔?這些人群,最能蠱惑人心的口號:「昨日西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你真的有國民黨處心積慮,準備將台灣演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的證據嗎?只憑一種臆測,便可採取暴力方式。明日,我也大膽臆測,後日,他也大膽臆測,大家都去訴諸暴力,終於成為一座令人鄙夷的「燈塔」。

此前,曾多次撰文,對女歌手張懸小姐,在大陸「烏坎村事件」、「曼徹斯特國旗事件」之行止予以不吝褒獎,而此次衝擊立法院事件,張懸小姐終於站在了我的對立面,尤覺扼腕。

而國民黨的領袖們則更加可悲,王金平與馬英九貌合神離,早已成為綠營中一分子,對於他所領導的立法院被泛綠民眾霸佔,恐怕正在雀躍不已,怎能指望王某人動用「警察權」來保障立院的正常運作?而馬英九的懦弱、對於獨派勢力的恐懼,令其一籌莫展;當紅炸子雞連勝文則是左右逢源,滿嘴都是不著邊際的胡言;至於張懸的父親大人焦仁和此刻心情如何,耐人尋味。

只想對台灣的執政黨說,2011年,美國也曾發生「佔領華爾街運動」,然美政府斷然採取警察行動,將彼輩繩之以法,捍衛了民主憲政的尊嚴。

決不能為保護少數無賴的自由,而葬送大多數人的權益。而從蔡康永、魏德聖、鈕承澤、王小棣、張懸、何韻詩、五月天、九把刀等這一干反中保台義士,及至台灣朝野政黨之所為可見:尊重「契約精神」,秉持民主憲政之道路,何其艱難。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185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