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28 14:05:08瀏覽602|回應6|推薦2 | |
日前逝世的劉曉波先生,我想,許多人都會認為他這一生最反對的是共產黨;實際上,如果多閱讀劉先生生前的著作,會發現劉曉波此生最反對的是國民黨,尤其是孫中山。 劉曉波的多部著作里,將孫中山形容的那就是一禍國殃民的獨夫民賊。 劉曉波最憎恨孫中山兩點: 1、一言堂,不容許黨內對他有異議; 2、聯俄容共,令共產主義在中國得以肆虐,禍害中國至深至遠。 俄共在建立蘇維埃政權后,立即遭到歐美日列強的圍剿,世界政治形勢極為孤立,蘇俄迫切希望在落後國家開展各種顛覆活動,奪取政權,以世界共產主義革命反擊列強的狙擊。 在東方的古老大國,孫中山並不是蘇俄第一個尋找合作的對象,因為那時的孫文和國民黨力量還很單薄;蘇俄第一個聯絡的是張作霖,其次是吳佩孚,全部碰壁后才找到孫中山,那時的孫文剛剛經歷陳炯明叛變,實力、信心均大受影響,遂與蘇俄一拍即合,決定改造國民黨,施行國共合作。 那麼,為什麼蘇俄和張作霖、吳佩孚談不攏呢? 張作霖提出外蒙主權歸屬問題、東北鐵路主權歸屬問題,及中國不能施行共產主義三項要求,這三項要求都是莫斯科不能同意的; 吳佩孚表示可以容忍共產主義,他對馬列並無成見,但在外蒙問題、東北鐵路問題,吳佩孚表示沒有妥協空間,蘇俄只有承認外蒙和東北鐵路主權屬於中國,他才會考慮和蘇俄合作; 顯然,既然蘇俄和孫文愉快而迅速的達成了一致,那麼在這三點上,孫文必然都做了妥協,只要蘇俄能幫助他統一中國即可。 孫文的賣國行為,日後的共產黨和國民黨都認為這是孫中山的政治智慧,在真正統一中國后,有了強大實力后,自然會做出收回主權的要求,暫時的妥協與讓步,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無獨有偶,1928年,孫中山的弟子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當時支持張作霖反對國民黨的日本,遂派軍進駐濟南,意圖阻止國軍北伐。馮玉祥、白崇禧等認為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宣言為“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現在帝國主義近在眼前,必須破釜沉舟與日本一戰,否則,國民革命無從談起。 蔣介石、閻錫山則認為,現在和日本開戰系不智之舉,只有徹底打倒北洋軍閥統一中國后,才能與日本一較短長;於是,北伐軍離開了濟南,繞道北上。 日後,國民黨官方觀點普遍認為這是蔣介石的政治智慧,為了實現青天白日滿地紅一統華夏的大目標,而做出暫時的屈服是政治成熟的表現。 那麼,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對孫中山在1923年決定與蘇俄結盟施行國共合作,是怎麼看待呢?你們讚同劉曉波的觀點,孫中山是為了一己一黨之私利禍國殃民的獨夫民賊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